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中华专题史著作结硕果

2005年3月29日

    
    华声报讯: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出版的第一批10种《专题史系列丛书》,市场反馈良好。这反映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深入和繁荣。
    
    已经过世74年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里面说,做通史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专史没有做好,通史更不能做好。专史做好了,大家一起合起来就变成一个很好的通史了。史学史专家瞿林东认为,通史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工程的大厦,它是一个群体智慧的产物。断代史可以理解为这个大厦的各个层面。而专题史系列是这个大厦某一层的细部。它们合起来是一个系统工程。就像我们看画一样,要远看它的全貌,近看它的细部。所以它们之间的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反映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面貌。
    
    从1902年梁启超提出中国通史编纂的设想,1903年章太炎写文章表示响应,100年来,几代史学家不断地编纂通史,据现在不完全统计有130种。这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专题史著作属于专门性很强而主题面广的学术研究专著。其集史著各类体例之所长,以某一门类、某一专题为研究对象,广征博引文献典籍和考古发现,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经过综合贯通,钩沉稽玄,探幽发微,考证源流,将某一专题发轫、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较为翔实而清晰地阐述出来。它既可以对研究对象做必要性论述,更可以由此展开强劲的阐述,文字形象、活泼,有可读性,更明显有别于其他考证性等的史学著作。由于它对某一专题的细化、深化研究,专题史的丰富性、深入性、独特性都是其他“通史”和“断代史”所无法替代的。
    
    经多年努力,首批专题史著作从学术价值和读者需求两方面做了努力。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的《中国散文小说史》,在写法上完全跳出中国文学史著作传统体例的藩篱,专致于对两千年中国散文小说演进趋势的描述,潜心研究之得层出,前人未发之论迭见;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克芬的《中国舞蹈发展史》,在原书基础上对新发现的弥足珍贵的唐敦煌舞谱残卷等舞蹈史料及其他方面的增补,是其十余年潜心研究的丰硕成果;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等的《中国典籍史》,既阐述中国典籍产生及在学术文化发展中迭兴的历史,也兼及典籍制作、装帧、收藏、整理、流散等史迹,体例新颖,论说详赡;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审王毅的《中国园林文化史》,将各个历史阶段的园林艺术置于孕育其丰富文化内涵的特定社会大文化中进行剖析,揭示出园林艺术的文化精髓;北京大学教授吴必虎的《中国景观史》,以“景观”条分缕析中华文化的地理区域形成机制、扩散和整合特征及各类景观,是文化地理学史研究令人瞩目的最新成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黄能馥的《中国服饰史》,以简约的文字叙述和简洁的黑白配图,展示出一部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简明中华民族服饰演变史……
    
    这10部专著一上市立刻得到读者的好评,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积极有益的建议。地方行政制度史、红学史、史学简史、长城史、地理学史、天学史、敦煌史、货币演变史、民间风俗史、东南佛教史、小学史、甲骨学史、禁毒史等专题史著作已经列入第二批、第三批专题史出版计划。出版社计划在5年中,出版大约100种专题史著作。这一计划如若实现,将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5-10)
·中国文字研究机构落户北京高校 (5-10)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5-10)
·“日本人中文作文比赛”开始征稿 (5-10)
·暨南大学筹建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5-10)
更多...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教学计划奏效 新加坡学生学华文兴趣大增 
·华文教育迎来春天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