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中国“十一五”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

2005年5月30日

    
    华声报讯: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三农”问题、城市化、区域发展、和谐社会六大关键词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将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的“着力点”。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投资环境论坛”5月28日于广东江门举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在论坛上表示,决定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轨道的第十一个(2006-2010年)五年规划正在加紧研究编制中,规划将突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六大重点。
    
    杨伟民指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建立包括政绩考核机制、财税体制在内的有效的体制机制,需求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双轮驱动、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转变;产业结构上,实现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增长,向工业、服务业共同带动的转变;投入要素上,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的转变。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经济增长快,而就业压力改善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杨伟民说,中国必须重新看待在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这些产业消耗的资源,如何扭转目前中国产业结构重型化、高耗能倾向日益明显的状况,将是一个新问题。
    
    杨伟民认为,现阶段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是要通过农业本身增加产出,扩大农民收入的总量;通过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农村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借此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对于城镇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杨伟民说,必须摒弃简单地以城市规模论重点的城市化方针,改变按行政区而不是按经济区推进城市化的做法,使城市群成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主体。
    
    在中国区域发展遵循“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大框架下,杨伟民认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市格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杨伟民表示,要把解决社会不公问题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出发点,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
    

 

 
·中国七大主要发展指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世行称中国一些中等城市投资环境良好 
·中国“十一五”规划将突出六大重点 
·商务部报告:高油价不会改变经济趋势 
·青海六大高原重点资源领域向外招商 
 
 
·亲侨聚力 济南市引进侨资占外资近七成 
·缓解民工短缺 中山市组织缺工侨企招工 
·北京崇文区侨资企业协会庆祝成立十周年 
·侨属企业成为广西容县经济建设生力军 
·广州侨商会参加成都优势产业推介会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