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归侨侨眷的贴心人
——记雷州市侨务外事局扶持贫困归侨事

2004年12月15日

        
    华声报讯:广东省雷州市位于雷州半岛腹地,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有归侨215户、314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归侨有36户、132人。他们致贫原因主要是家庭基础差、底子薄、劳力少、资金缺。为了扶持这些弱势群体走上致富之路,雷州市侨务外事局把扶贫工作当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政治任务抓,成立扶贫领导小组,挨家挨户调查摸底,弄清贫困根源,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扶持发展种植、养殖、加工业及帮助解决具体实际困难。十几年如一日地、扶持一家一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谱写了一曲曲脱贫之歌。
    
    唐天富系1953年从泰国回国定居的华侨,起初他一家四口人居住在北和镇鱼塘村,八十年代初搬迁到唐家圩居住,以经营小卖摊生意为生,租住一间用沥青纸搭建的小屋。为帮助他一家人居有其屋,1989年雷州市侨务外事局扶持8000元,帮助其在唐家圩购一座占地面积62平方米宅基地,建起一间面积36平方米的平顶楼房。为解决其生计问题,1991年又资助3200元帮助他建起一间铁皮屋小卖部。漂浮不定的归侨家庭有了一个栖息的靠岸点,生活也过得比较殷实。
    
    归侨王家全1968年随父母亲从马来西亚回到南兴圩居住,16岁时父母亲相继去世,为了照顾二个弟弟读书,王家全被迫辍学去打工。当时,王家全对生活已失去信心,兄弟三人无依无靠过着半流浪式生活。为帮助王家全兄弟摆脱困境,雷州市侨务外事局采取了意志扶持、政策扶持、资金扶持三管齐下的方法,多次找王家全谈心,鼓励他树立起生活信心;找有关部门按政策给予支持和照顾,几年间,共扶持资金25000多元,帮助他们兄弟办起了化肥销售店、粮食加工厂,种植甘蔗50亩。昔日的流浪汉如今成为当地出名的富裕户。
    
    归侨黄志英一家四口,1979年从越南回企水港定居,被安置在渔业大队的一间旧瓦房居住,全家生活靠丈夫冯其雄出海捕鱼维持。1996年秋,其丈夫出海捕鱼时遇到强热带风暴,船翻人亡。家庭失去主心骨,一下子陷入了困境,由于居住在渔港,没有田地耕种,为了维持女儿和儿子读书,黄志英不分日夜地到当地农村打工,给农民割稻、砍蔗、割菜等。但给农民打工不稳定,农忙时有,农闲时无,三餐难顾。雷州市侨务外事局得知情况后,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联系,并取得市分管侨务领导的支持,经过努力,企水镇政府同意接收黄志英到镇环卫处工作,一家人的生活总算有了着落。但屋漏又逢连夜雨,1999年强台风把她住房的瓦片刮走了一大片,房屋成为严重危房。为帮助她重建家园,雷州市侨务外事局支持6000元,并争取奋勇华侨农场支持木桁30条,帮助她建起了一间60平米的瓦房。其女儿、儿子读书毕业后,侨务外事局又出面联系有关部门给他们安排工作。现在女儿在一家卫生院当护士,儿子在一家冷冻厂打工,一家人生活过得和睦、幸福。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归侨、侨眷在侨务部门的扶持下,走上了致富道路,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雷州市侨务外事局也因为侨排忧解难、处处为归侨侨眷着想、为归侨出主意,而被他们誉为归侨之家、归侨侨眷的贴心人。(湛江市外事局、侨务局)
    

 

 
·北京石景山社区举办侨法宣传活动 (5-18)
·马来西亚华商访连云港 (5-18)
·香港泉州同乡总会商务考察团莅漳考察 (5-18)
·香港商人陈成秀获任厦门总商会新会长 (5-18)
·美国西边侨联会捐建马尾亭江“豪华敬老院” (5-18)
更多...
 
·归侨的故事:“掉”进动物王国 
·归侨的故事:第一次回国 
·归侨的故事:千里迢迢团圆路 
·归侨的故事:灯笼挂在大门外 
·归侨的故事:那时的天空很美丽 
更多...
 
·积石山县“侨心卫生院”、“侨居工程”落成
·海外华侨华人纪念邓小平百周年诞辰
·2004年海外科技人才与中国企业合作交流会
·第七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
更多...
栏目信箱:q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