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暨首届侨界企业成果展开幕

2004年8月31日

zgqx1-1.jpg

zgqx1-2.jpg

    
    华声报讯:8月27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侨办和广州市海外交流协会、广州市侨商会、广州博时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和“首届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开幕。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峰、广东省人大副主任佀志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石安海、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广东省侨办主任吕伟雄、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等出席开幕式。部分广州市荣誉市民、海外和港澳侨社侨领,广州市属相关部门、涉侨单位、归侨侨眷代表以及国内各地侨办和侨商会代表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并随后参观了“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和“首届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
    
    广州市侨办的前身——广州市侨务局成立于1954年。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全国省会城市最早成立的市级政府侨务部门,广州市侨办在凝聚侨心、争取侨资、团结侨胞、为侨服务,充分发挥侨力资源,为国家的建设,为广州的进步,为侨胞的生存发展,为归侨侨眷的安居乐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州作为全国最大的侨乡城市,在积极发掘和充分利用侨力资源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广州的外商投资中侨商投资比例占80%,在社会公益事业中,侨胞、港澳同胞的捐赠达21亿元。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党的侨务政策,认识侨力资源在广州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培育知侨、爱侨、护侨的良好风气,也为了展示侨界企业的发展成就,褒扬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广州发展作出的贡献,今年以来,广州市侨办开展了以“广州侨务50年”为主题的系列纪念活动。当中包括在全市范围内对华侨人文景观进行挖掘、整理,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等,举办“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及“首届侨界企业产品成果展”是其中的重头戏。
    开幕式上,国侨办李海峰副主任在致辞中赞扬了广州华侨华人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以及侨务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她说,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对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关心支持,广州市侨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国侨办系统积累了宝贵经验。她认为广州的侨务“两展”活动“立意高、创意新”,不仅反映了广州市侨务工作的活跃和兴旺,一定程度上也是建国以来广东省乃至全国侨务工作发展的一个缩影。李海峰鼓励广州市侨务部门充分利用比邻港澳、侨胞众多的侨乡优势,在为广州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为侨胞事业发展服务方面,不断开拓、敢于创新,努力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广州侨务50年回顾展”包含了大量翔实的历史图片资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分《激情岁月》、《几经风雨》、《辉煌年代》三部分,以伟人论侨、维权护侨、华侨文化、侨务经济、荣誉市民、海外侨务等专题,再现了广州侨务工作半个世纪的光辉历程,突出了党和各级政府对侨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归侨侨眷的关怀,彰显了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高尚情怀,反映了几代侨务工作者继往开来,倾情为侨服务,不断推动广州侨务工作向前发展的奋斗精神。
    
    “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有代表性地展示了部分侨界企业的产品和形象,反映了侨务经济的工作成果。来自房地产、服装、玩具、化妆品、餐饮及高新科技等行业的一百多个侨界企业参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广州改革开放中侨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展会为期三天,期间举行“广州侨务50年招待酒会”和“21世纪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论坛”等系列纪念活动。广州市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广州市投资促进办公室与中心窗口部门,国税、地税、海关、外汇等部门人员同时进行现场办公,为侨界企业提供免费咨询。
    


相关文章
  · “首届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销会”即将举行
  · 广州市侨办召开广州侨务新闻座谈会
  · 广州将举办首届侨界企业成果产品展销会
  · 广州侨务五十年历史回顾展方案敲定
  · “广州侨务50年”系列纪念活动启动
  · 广州将举行系列活动纪念“广州侨务五十年”

 

 
·北京石景山社区举办侨法宣传活动 (5-18)
·马来西亚华商访连云港 (5-18)
·香港泉州同乡总会商务考察团莅漳考察 (5-18)
·香港商人陈成秀获任厦门总商会新会长 (5-18)
·美国西边侨联会捐建马尾亭江“豪华敬老院” (5-18)
更多...
 
·归侨的故事:“掉”进动物王国 
·归侨的故事:第一次回国 
·归侨的故事:千里迢迢团圆路 
·归侨的故事:灯笼挂在大门外 
·归侨的故事:那时的天空很美丽 
更多...
 
·积石山县“侨心卫生院”、“侨居工程”落成
·海外华侨华人纪念邓小平百周年诞辰
·2004年海外科技人才与中国企业合作交流会
·第七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
更多...
栏目信箱:qw@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