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六百“海归”闯江城 创办四百多家企业

2005年8月3日 15:26

    
    华声报讯:2001年伊始的“华创会”吸引了众多海外人才来武汉创业。据武汉晨报报道,截至目前,600余名“海归”在武汉市创办了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
    
    “这些曾在海外闯世界的知识精英,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全球化的视角,带给我们观念上的冲击甚至是对传统思维的颠覆。”市侨办助理巡视员万磊说。
    
    海归创业成果丰硕
    
    近几年,武汉市专为“海归”栽下两棵“梧桐树”——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和湖北留学生创业园。500多名留学人员进入前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2003年8月初创业的湖北留学生创业园,也有30多家企业入驻。
    
    这些企业一旦植入武汉土壤,便快速成长。2004年,武汉留学生创业园企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20多亿元,成为我市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多普达、大华激光、武汉光讯等企业,已在各自业内崭露头角。
    
    武汉市侨办经济联系处处长董胜安介绍,海外人才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IT、生物医药、农业、激光、汽车、环保、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其企业注册资本不大,但成长很快,主要在几十万,几百万规模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凭借深厚独到的专业造诣,常常是一个人带动一个领域,有的甚至形成一个产业”。
    
    新义利观:拒高额年薪,只为事业
    
    今年6月,41岁的美籍华人周怀北教授正式成为武汉大学首位通过全球招聘的学院院长。他婉拒了百万年薪,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兼任湖北省留学生创业园主任的周怀北坦言:“我来应聘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绝不是冲着百万年薪而来。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只享受学校特聘教授待遇,每月领1万元津贴。”
    
    《中国经济周刊》2004年曾以《不想多盈利的CEO》为题报道孙小蓉。她说:“我们这些海外归来的留学生应该做出一个榜样来,在中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带个头,以世界的水平要求自己,按照国际惯例来做事,首先自己要做出诚信的样子来,才能影响别人。”
    
    新成败观:胜利可嘉,败亦坦然
    
    既是创业,就与风险相伴。创业中,海外人才对成败坦然达观的态度,熔铸成了武汉留学生创业园独特的创业文化:尊敬成功,宽容失败。
    
    虽然海外人才大多拥有先进技术这个独门武器,但受营销技能、融资环境等影响,并不能保证创业必定成功。
    
    2000年,原为新加坡大学博导的陈义红回汉创业,初期生活与新加坡的生活可谓天壤之别。他每天住在办公室里,天天在街上小饭馆吃,洗澡到马路对面一家私人开的破旧澡堂。经过5年艰苦奋斗,一步步引导企业走向成功。
    
    医学博士刘纯清在汉创业初期曾受过很多挫折,但他不轻言放弃,后来将自己在美国研制的一种先进药品引进中国来生产销售。为使产品顺利入境,获得进口许可和批文,他颇费周折,但最终打开了市场。(江身军、杨斌元、范良文、李响)

 

·反映留学生生活电视剧《在悉尼等我》开镜 (8-3)
·新加坡打造五项教育品牌吸引中国留学生 (8-3)
·法国留学生可申请的三类奖学金 (8-3)
·日本八所学校挪用中国学生保证金 (8-2)
·留学策略调整 留学丹麦各项门槛全面抬高 (8-2)
更多...
·六百“海归”闯江城 创办四百多家企业 (8-3)
·低薪引来留洋硕士 中关村海归身价低迷 (8-2)
·重庆医科大学引进20多名海归人员 (8-2)
·北京海淀区侨办调研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情况 (8-2)
·“海归”西行参考 (8-1)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