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留学生


肖欲晓:学无止境成为美国IT精英

2005年8月4日 9:56

    
    人物
    
    肖欲晓,1990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状元。湖北荆州人,现年32岁。
    
    17岁时以623分的高考成绩从荆州中学考入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现在美国弗吉尼亚州某知名IT公司担任软件设计师。
    
    人物寄语
    
    人生要面对的考试有很多,除书面考试外,还有道德和人格方面的,无论哪种考试,保持一颗平常、淡然的心最重要。
    
    一时的状元并不能决定一生的路,只有不断学习、不停充电,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学无止境。
    
    我会为女儿提供学习的机会,但我不会为她规划人生。对于女儿的教育,我更看重良好性格的培养。
    
    “如果硬要问状元给我带来了何种影响,我想是在大学的专业上,选择的空间更大。”对于自己当初选择就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肖欲晓称,一方面是自己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当时她分析IT业应是朝阳产业。
    
    4年本科,3年硕士,在清华的7年,肖欲晓称,自己学会了如何学习。“与高中完全不一样,在清华的学习完全不是被动、填鸭式的,你必须得学会如何自主学习。”在清华,肖欲晓最爱去的地方是图书馆。
    
    因为兴趣,肖欲晓跑图书馆、查资料,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当发现已有知识不足用时,她萌发了去国外深造的想法。清华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后,肖欲晓顺利考入美国伊里诺伊大学深造。
    
    接受晨报专访时,远在美国的肖欲晓在电话里寄语湖北学子:一时的状元并不能决定一生的路,只有不断学习、不停充电,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学无止境。
    
    状元“出身”
    
    父母从不以分数定成败
    
    肖欲晓的家里,父母分工明确,爸爸主管两个女儿的学习,妈妈负责生活。肖欲晓的姐姐赖华欣比她大5岁。
    
    爸爸赖以明介绍,在学习上,他对两个女儿要求极严。从小,他就教育她们,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必须复习当天的功课和预习第二天的内容。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经养成,父母便很少为女儿们的学习操心。“我们不要求孩子每次考试达到一个什么标准或名次,但总告诫女儿,无论是班级小测验还是高考,都要认真对待,尽自己最大努力。”赖以明说,女儿付出努力后,即使不能在成绩上得到回报,自己也照样表扬和鼓励她们,从不惟分数定成败。
    
    说起姐姐赖华欣,肖欲晓称,姐姐既是自己的学习榜样,也是自己的赶超目标。
    
    1985年,姐姐赖华欣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电力系(现华中科技大学)。姐姐考入大学,对肖欲晓无疑注入一针强心剂,她暗下决心:要和姐姐一样,考上名牌大学。“姐姐所取得的成绩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至少在当时,我有了奋斗的初级目标,那就是向姐姐看齐。”
    
    拿到清华录取通知书后,父母还不时对她上紧“发条”:状元已成为历史,到清华后,一切得从头开始。
    
    时至今日,肖欲晓仍记得父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人生要面对的考试有很多,有书面的,也有道德和人格方面的,无论哪种考试,保持一颗平常、淡然的心来对待最重要。
    
    状元这样炼成
    
    认定的事一定要完成
    
    学生时代是“得奖专业户”
    
    从小学到高中,肖欲晓都有过“得奖专业户”的绰号。肖欲晓的妈妈介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肖欲晓获得的奖状、证书、奖杯,塞满了家中几个大大小小的抽屉。不管是期中、期末考试,还是各类学科竞赛,她只要参与,必拿奖项。对获得的荣誉,父母专门开辟了几个抽屉悉心保存,但肖欲晓从来不在人前炫耀。
    
    肖欲晓不是一个读死书的“得奖专业户”,她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虽然是理科生,但不仅数、理、化基础扎实,语文、外语、政治、生物也样样领先。
    
    武侠小说是最爱
    
    与同龄女孩子迷琼瑶、三毛不一样,肖欲晓是个武侠迷,金庸、古龙、梁羽生笔下的人物是她的最爱。肖欲晓称,在学习最紧张的高中时代,自己还忙里偷闲地读武侠小说,她觉得这是学习之余的最好放松方法,“学理工科的学生不应该忽视人文知识的积淀”。
    
    肖欲晓的大学老师介绍,肖欲晓的论文写作和表达能力都很强,她所表现出来的文理综合素质是很多同龄大学生所缺乏的。
    
    也许是受武侠小说的影响,肖欲晓特别有主心骨,认定的事一定要完成,绝不拖泥带水。“武侠小说中的各类英雄人物心胸开阔,是非观很强。自己喜欢的事和人,会坦诚相对,对正义的一方毫无保留地拥护,对邪恶的一方不遗余力地反对。这种豪气和侠气,我特别喜欢。”
    
    拒绝保送北大坚持高考“肖欲晓本可保送到北大,可她坚持要参加高考,拒绝保送”,肖欲晓的高中班主任、荆州中学的肖强烈老师说,拒绝保送需要很大的勇气和胆量,肖欲晓做到了,她参加了1990年的全国高考,并一举成为全省理科状元。
    
    肖老师说,肖欲晓做事非常有主见,认定的事情,绝不轻易改变。“当时班上只有一个保送北大的名额,无论是个人成绩,还是竞赛获奖情况,肖欲晓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符合保送标准。可当老师告知她被保送北大时,她没有丝毫兴奋和喜悦,而是平静地谢绝了学校给予的保送指标。”
    
    肖老师回忆,相比其他学生,肖欲晓参加高考承受了较大的精神压力。由于拒绝保送,她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新闻人物”——“真牛,连保送北大都拒绝”、“万一高考考砸了,她肯定会后悔”,班上总有人小声议论。与外界舆论压力相比,肖欲晓自己也觉得高考是背水一战。
    
    其父赖以明受访时称,谢绝保送后,欲晓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每天的精神状态都特别好。她为自己制订了一份科学的复习计划,课堂上与老师的步调一致,回家后,再与老师的复习计划进行互补。“肖欲晓很少开夜车,晚上11点准时睡觉,早上6点半起床。”
    
    “我希望以实力证明自己的水平”,现在回想起来,肖欲晓仍不认为拒绝保送北大是冒险行为,高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生经历,个中滋味只有亲自品尝后才知晓。
    
     状元教子
    
    “放养”和“圈养”相结合
    
    虽然女儿才1岁多,但肖欲晓和丈夫都十分重视对她的教育。“‘放养’和‘圈养’,两者我都不赞成。”肖欲晓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采取“放养”和“圈养”相结合的方法,关键是把握“放”和“圈”的度。
    
    “我会为女儿提供学习的机会,但我不会为她规划人生。”肖欲晓坦言,对女儿的教育,她更看重良好性格的培养。(来源/武汉晨报,作者/杨梅、李艳培)
    

 

·三大原因导致赴英留学拒签率上升 (8-4)
·俄罗斯抬高留学门槛并提高面试几率 (8-4)
·硕士留学,你准备好了吗? (8-4)
·出国留学,别恐惧私立大学 (8-4)
·十余万铺就留学路 最终还是一场空 (8-4)
更多...
·六百“海归”闯江城 创办四百多家企业 (8-3)
·低薪引来留洋硕士 中关村海归身价低迷 (8-2)
·重庆医科大学引进20多名海归人员 (8-2)
·北京海淀区侨办调研归国留学人员创业情况 (8-2)
·“海归”西行参考 (8-1)
更多...
栏目信箱:lx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