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创新人才将获产权激励
华声报讯:实施科教兴市,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但上海创新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已是科教兴市主战略中急需突破的一个瓶颈。为此,日前举行的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人才专场会议上,专家们建议探索产权激励机制,让人才和资本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合伙人”。 据新闻晚报报道,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沈荣华所长说,中国长期以来形成重固定资产投资、轻科研人才开发投入的现象,上海并未得到完全解决。体现在企业对人力资本上投入占收入比例不到1%,而国际平均水平一般要在3%-5%。上海创新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主要是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到位(包括精神、物质激励),尤其是物质激励远远没有到位。 均瑶集团行政总监谷增光介绍,民营企业体制机制相比较是比较灵活的,但近年集团大发展中同样碰上人才队伍流动频繁、人才的创新动力不足问题。一段时期中层干部流动性达20%。为此,企业将探索人力资本的股权化改造,对创新人才采用产权激励。让人才同心同德成就事业也成就自己的人生。谷增光说,设想中均瑶集团产权激励将三分天下,三分之一留于创业家族,三分之一给社会公众股,三分之一产权将激励创新人才和管理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