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讯:据中新社消息,绿色和平10月10日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黄河源生态正在急速恶化。 这份研究报告认为,黄河源区近年来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绿色和平认为,只有全球采取一致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黄河源区的生态灾难才有可能得到根治,整个黄河流域上亿人民才有可能不受断水之忧。 报告发现,近50年来,黄河源区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88℃,30年间,黄河源区冰川面积减少了17%,直接造成水资源损失23.9亿立方米。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刘时银教授说:“黄河源区在整个流域来水供给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水资源短缺以及流量减少将对黄河源区的经济,社会和生计造成长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整个流域都将受到影响。” 这份报告由绿色和平委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撰写。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寒旱所的刘时银教授说:“气候变化是源区生态恶性循环的根源所在。全球变暖,造成温度升高,致使冰川和冻土消融、湖沼湿地消失乃至土地退化,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报告认为,气候变化造成了黄河源区湖泊的严重萎缩。15年间,玛多县全县境内4077个湖泊中,约有3000多个小湖已经干枯。同时,1986年到2000年间河流水域面积减少9%,沼泽湿地减少13.4%。水域面积的迅速萎缩不但直接减少对黄河径流的供给,更导致气候越发干燥,并使得区内的地下水位普遍下降7-8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0米。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土壤水分的丧失,导致冻土进一步退化和地表植被的死亡。 报告指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湖沼疏干等源区环境问题彼此影响、相互加重,有明显恶化的趋势。目前黄河源区环境的整体恶化已经大大削弱了源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据悉,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投入75亿治理包括黄河源在内的三江源区,报告认为,这会在相当程度上减缓黄河源区生态恶化的趋势。不过除了中国自己的努力,要根治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黄河源之危,还需要各国政府立即采取切实行动,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