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
>>新闻中心

 

十一五规划:分享改革成果 兼顾各方利益

2005年10月11日 9:50


    十一长假之后,调控中国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路线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草案)已悄然进入十六届中共五中全会的讨论审议日程。
    
    较为确切的说法是,这个勾勒中国未来发展改革路径的规划将添加更多注重民生、体现民意的表述,即在对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分享中更加注重利益兼顾,这对于经过27年的渐进式改革的中国来说,可谓意义深远。
    
    作为监控贫困差距的警戒线,目前中国逼近0.47的基尼系数无疑已令中国官方十分警觉。
    
    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基尼系数超过0.4就表明进入了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可能发生社会动荡。
    
    同样令人忧虑的是中国渐趋拉大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一份报告显示,1995年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2.5倍,目前已扩大至3倍多,而城乡居民所享受到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服务,更可谓天壤之别。
    
    主事发展改革事务的国家发改委无疑已意识到了“矛盾凸现期”改革路途的艰巨性。
    
    该委综合改革司司长范恒山用“改革到了真正啃‘硬骨头’时期”来形容当下情势之难,而中共高层近期的一系列讲话亦暗示中央对未来发展与改革的重心可能进行调整。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改革到了现阶段,将从以“破”为主,转变到“破”、“立”并重和寓“立”于“破”之中,将从利益倾斜转向利益兼顾,而让更广大的民众分享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当属官方治国理政的重要命题。
    
    种种迹象表明,既不“杀富济贫”,亦要有利于穷人收入的增长,兼顾“公平与效率”,十一五规划要成为“集二者于一身,故欢喜无量”的施政纲领。
    
    区域经济的规划,也将体现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的新趋势。经济活力十足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板块,无疑继续引领经济发展潮流;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则会给予更多真切而实际的扶持。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祝宝良日前表示,十一五规划对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问题都有着墨,在公共产品服务提供上,将更加倾向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与历次五年计划相比,十一五规划对于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问题的认识更为透彻和全面,而措施亦将更为具体和得力。
    
    事实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于上月底召开听证会,就现行个税起征点由800元人民币提高至1500元听取社会意见,便是十一五规划将更为注重利益兼顾的信号之一。而近来官方在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积极动作亦为十一五的顺利展开搭桥铺路。
    
    透过浓墨重彩的民生议题,十一五规划的亲民色彩跃然于前。本世纪前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预见的是,布局民生大计的十一五规划将带给亿万民众更多的雨露滋润,确保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来源/中新社,作者/于晶波)
    


相关文章
  ·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十一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 两名中国专家在刚果(布)遭枪击 一死一伤
·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为四川引资45亿元
· 华裔亲历者将9·11搬上荧屏 《闯荡北美》筹备中
·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祝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 海外华人关注神六 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
· 罗豪才:构建和谐社会 致公党要发挥自身优势
· 中华民族愿望、信心与能力的逍遥游
· 韩国唐人街破土动工展现海外华人力量
· 洛杉矶华埠今与昔
· 澳洲圣诞岛上的华人
· 美国大学的五大弊端
· 在新加坡,中文像个秘密
· 纪念郑和下西洋
·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 2005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
· 全球“反独促统”维也纳大会
· 第三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
· 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栏目信箱:new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