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
>>新闻中心

 

全球华人中药界人士首祭鼻祖神农

2005年10月12日 9:56

    
    华声报讯:击鼓九通、鸣金九响、鸣炮、奏乐……10月11日是中国农历重阳节,在湖南株洲炎陵县炎帝陵广阔的祭祀广场前,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中药界代表,正在虔诚地祭拜中医药鼻祖神农氏炎帝。
    
    据羊城晚报报道,炎帝神农氏制耒耜、兴农事,识百草、疗民族,教化百姓,开华夏文明之先河,是中华儿女始祖之一。自1986年炎帝陵修复对外开放后,至今共举办大型祭祀活动200余次。不过,此次是自1949年以来,首次全球华人从事某一行业的人来共同祭祖。
    
    北京同仁堂的老总来了,广州医药集团的老总来了,68岁的台湾中草药发展协会理事长蔡赐松老先生来了,祖籍广东南海、已是第三代华侨的苏锡华先生也从美国赶来了……当日上午,在炎陵盛大的祭祖仪式上,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家中药企业代表,纷纷给炎帝献上花篮和敬上香火,在炎帝像前许下心愿。
    
    他们为什么千里迢迢赶来湖南炎陵?许的又是什么愿?
    
    为什么几千年至今首祭?
    
    炎帝即神农氏,“神农尝百草”,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又是中医药鼻祖。中医药已发展了数千年,为什么到今天才有首祭?
    
    “中药界终于有了告慰先祖的‘本钱’。”祭祀活动发起人之一、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任德权解释说,中医药发展,现在正处于最佳时期。中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到1978年全国中药产值为8亿元,而到2004年却达1000亿元,20多年翻了100余倍。更重要的是发展水平。20多年前,中药制造基本还是手工作坊,其后却有了现代化厂房、生产线;产品也告别几千年来的“傻大黑粗”形象,有了西药也有的各种剂型。最近,国家将中医药基础研究列入“973”重大计划,广东将建设中医药强省作为全省战略——中国人说,衣锦还乡、数典念祖,“这就是最好的印证”。
    
    中药界缘何如此热衷?
    
    此次全球共祭炎帝陵,完全是民间自发行动,没有任何行政组织参与。这一计划从概念到实施,不过三四个月时间。共祭魅力究竟何在?
    
    “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共同的平台,把中医药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台湾中草药发展协会理事长蔡赐松老先生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遗产和文化瑰宝,大家能共聚炎帝先祖陵前,就说明大家有一个祖先,在一个大家庭;既然是一家人,为什么不能携手克服重重困难,将中药产业做大做强呢?他说,台湾虽然只有2300万人,但中药铺却有1.5万家,中医诊所也有8000多家,但众多中药材却产自内地,因而合作是大家的最好选择。
    
    全欧洲中医药学会主席董志林说,目前除大陆外,全球有50万人受过中医药培训,且每年还以3万名的速度增加——如果祭祀能引起共同关注,中医药的发展该有多大的契机?
    
    为何“老外”也来凑热闹?
    
    在祭祖的清一色华人队伍中,有一个高鼻梁、黄头发的“老外”非常惹眼。一打听,是来自美国的麦克劳先生——“老外”也祭中国祖先?
    
    麦克劳的回答是,“我只是想更深刻了解中医药文化”。原来,麦克劳家族是美国的一流出版商,旗下有《商业周刊》、《标准普尔》等著名杂志。10多年前,在代理出版《中国医药》海外版时,他迷上了中药;三年前终于决定投资2000万美元,在广西桂林和新加坡设立公司,专门生产中药罗汉果,据说在美国卖得非常好。
    
    实际上,中药在海外多是华人销、华人吃,像麦克劳这样的本地人加盟销售的,极为罕见。但正因如此,他才得以知己知彼,再加上其家族的信誉,所以“吃得开”。尝到甜头的麦克劳,一听有“祭中医药祖先”的活动,马上就赶来了。
    
    相比之下,已是第三代华侨的苏锡华先生从美国赶来,就自然得多。他说,在美国做中药生意25年,从几美元起家,现在一年销售1000万美元,现在来“认祖归宗”,希望与国内同行合作,为将中药推向美国市场多做贡献。
    



· 两名中国专家在刚果(布)遭枪击 一死一伤
·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为四川引资45亿元
· 华裔亲历者将9·11搬上荧屏 《闯荡北美》筹备中
·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祝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 海外华人关注神六 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
· 罗豪才:构建和谐社会 致公党要发挥自身优势
· 中华民族愿望、信心与能力的逍遥游
· 韩国唐人街破土动工展现海外华人力量
· 洛杉矶华埠今与昔
· 澳洲圣诞岛上的华人
· 美国大学的五大弊端
· 在新加坡,中文像个秘密
· 纪念郑和下西洋
·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 2005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
· 全球“反独促统”维也纳大会
· 第三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
· 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栏目信箱:new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