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
>>新闻中心

 

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2005年10月13日 11:41

    
    华声报讯:10月12日17时29分,航天员费俊龙打开神舟六号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进入轨道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在距地面343公里太空中的这个小小动作,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飞行由神舟五号的验证性飞行试验完全过渡到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据新华网报道,刚刚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赶回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介绍说,神舟五号时,杨利伟以小月饼加矿泉水度过了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之旅,没有进入轨道舱工作。这次飞行中,航天员脱下舱内压力服,换穿工作服,打开返回舱舱门,使两舱处于联通状态。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一步。
    
    17时03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下达“打开返回舱平衡阀”的指令。此时飞船已飞行到第6圈,正位于南印度洋上空。26分钟后,飞船飞入南太平洋上空。通过北京指控大厅大屏幕可以看到,费俊龙在地面指令引导下,从座椅上起身,将头顶上方的舱门打开。
    
    小小的舱门,大大的课题。如果舱门不能顺利打开,放置在轨道舱内的食品、水及其它生活设施将无法使用,多天飞行就难以实现。神舟六号飞船结构与机构分系统的科技人员,通过大量地面试验,在舱门附近设计了助力点,从而保证了航天员在太空中可以固定住身体用力。
    
    轨道舱与返回舱之间的舱门,将在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前关闭。1971年6月30日,3名前苏联航天员在返回地面时曾因舱门密封不严,全部遇难。“影响舱门密封的,可能是航天员脱落的头发、皮屑、乃至手上的油污。”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我们的航天员只须拿一种专用抹布轻轻一擦,就能清除密封部位的各种异物。而先进的舱门密封快速检漏技术,则又可以使航天员能够正确判断舱门是否密封良好。”
    
    17时30分,在大屏幕上,航天员聂海胜在座椅上注视并确认费俊龙的每一项操作步骤,并用手轻轻托扶着费俊龙进入轨道舱。随后,聂海胜轻松地向地面控制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据介绍,今后几天,两位航天员将进行包括穿舱、工效学评价、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全面考核轨道舱的设计水平,检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可靠性。
    
    “人的参与使空间科学试验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说,“有人参与,就会有机器无法实现的试验成果,就会有更多的科学发现。”
    


相关文章
  ·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中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 中国将择机进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

· 两名中国专家在刚果(布)遭枪击 一死一伤
·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为四川引资45亿元
· 华裔亲历者将9·11搬上荧屏 《闯荡北美》筹备中
·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祝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 海外华人关注神六 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
· 罗豪才:构建和谐社会 致公党要发挥自身优势
· 中华民族愿望、信心与能力的逍遥游
· 韩国唐人街破土动工展现海外华人力量
· 洛杉矶华埠今与昔
· 澳洲圣诞岛上的华人
· 美国大学的五大弊端
· 在新加坡,中文像个秘密
· 纪念郑和下西洋
·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 2005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
· 全球“反独促统”维也纳大会
· 第三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
· 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栏目信箱:new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