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侨华人 | 中国侨界 | 投资创业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中华文化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首页
>>新闻中心

 

贺兰山废弃石窟中发现大量珍贵西夏文献

2005年10月13日 10:00

    
    华声报讯:连考古人员也没有想到,位于贺兰山腹地、已经废弃多年的石窟中居然埋藏着如此之多、如此珍贵的西夏文献。这些已经尘封了八九百年的文字资料于最近重见天日,带给宁夏考古界和社会各界的是一片惊喜。
    
    据光明日报报道,发现文献的地点在贺兰山腹地的山嘴沟,距宁夏首府银川(西夏都城兴庆府故地)约有40公里,距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西夏陵约有10公里。这里有6个依自然岩洞修补而成的石窟。6个石窟分为上下两层排列。石窟在2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其中上面的3个石窟中还存有佛教壁画,下面的石窟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但由于当时难以确定年代,只被定为银川市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远离人烟、交通不便,石窟一直鲜为人知,光顾者更少。最近,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贺兰山寺庙遗址调查组”进山收集、整理石窟中的壁画资料。在搭梯子准备临摹、拍照时,感觉地下的尘土有些松动。为了固定梯子,他们决定清除这些尘土。在清理中,考古人员于这些尘土和鸟粪的混合物下面意外地发现了已经揉成团的文献。
    
    这批西夏文献的发现,改变了西夏国都兴庆府附近没有西夏石窟的传统观点。近日,此次调查组领队、长期从事西夏研究的孙昌盛展示了他们的“意外收获”。只见这些重见天日的文献被分别装进许多塑料袋中,尚未来得及仔细研究。据初步整理,这批文献多为佛教经书,总共约有20种。其中绝大多数是西夏文,也有少量藏文、汉文。这些西夏文佛经多数译自藏传佛经,有经折装的,有卷轴装的,也有蝴蝶装的。既有写本,又有刻本。在西夏文写本中,既有楷书,又有行书、草书。有些字体清秀,有些字体潦草。
    
    在印刷品中,有的显然是雕版印刷品,有的则具有明显的活字印刷特征,这就更加珍贵。有些文字旁边还有手写的小字,似乎是注解。有的纸张这面是印刷体文字,那面又有手写体文字,大概是为了节约用纸吧。有的文字中间还印有状如盆花的图案,这也是首次发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经卷上将西夏文与少量汉文混用。正文用的是西夏文,标明页码时又用书写简便的汉文。有一张纸上,划了许多方框,方框内既有西夏文,又有汉文。方框内的文字大小不一,多少不等,互不连贯。孙昌盛认为,这些东西不属于佛经,但还是与佛教有关。至于这里面是否存有世俗文献,现在还不得而知。
    
    这些文献原来是如何保存的?孙昌盛认为,它们原来可能封存于壁画后面。由于年深月久,壁画剥落,它们也随之掉下,渐渐被尘土掩埋。考古人员还在附近发现残存的白灰墙皮,有的墙皮厚达67层,可能是寺院遗址。考古人员据此推测,此处在西夏时期应是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宁夏考古人员认为,这次考古发现,是继1990年西夏方塔被炸发现大量西夏文献之后,最近10余年来出土西夏文献最多、最重要的一次发现。
    



· 两名中国专家在刚果(布)遭枪击 一死一伤
· 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为四川引资45亿元
· 华裔亲历者将9·11搬上荧屏 《闯荡北美》筹备中
· 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祝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 海外华人关注神六 进一步提升民族凝聚力
· 罗豪才:构建和谐社会 致公党要发挥自身优势
· 中华民族愿望、信心与能力的逍遥游
· 韩国唐人街破土动工展现海外华人力量
· 洛杉矶华埠今与昔
· 澳洲圣诞岛上的华人
· 美国大学的五大弊端
· 在新加坡,中文像个秘密
· 纪念郑和下西洋
·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 2005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发展洽谈会
· 全球“反独促统”维也纳大会
· 第三届东盟华商投资西南项目推介会
· 第三届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
栏目信箱:news@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