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国回到美国,偶然听说邝宣源先生已经驾鹤西行,令我骤然大惊大悲。与邝先生交往十余年来的情形,一幕一幕,不禁浮现在我的脑海。
我从1990年博士毕业后便来到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执教,很快就认识了邝先生。邝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当时,改革开放后出国的留学生与老华侨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但是他与许多留学生都很熟悉,得到新老华侨的一致拥戴。1997年他当选为俄勒冈州中华会馆主席,就呼吁我们要一起为祖国尽力、为华裔社区服务。
邝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活动家。1999年中美军机相撞事件发生后,中美关系陷入低潮。但是邝先生积极呼号,左右奔走,掀起了俄勒冈州华人社团活动的高潮,促进了中美民间的友好交往。
他不计利益得失,心中时刻装着祖国。记得在一次筹备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的会议上,邝先生说,活动需要经费,而你们家庭负担重,我的子女都大了,没有负担了,我多出点。随后,他便拿出1000美元作为启动经费。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俄勒冈侨界的庆祝活动取得了极大成功。州长宣布10月份为“中国月”并专门发布庆祝文告,波特兰市长把市政厅让出来举办图片展并出席剪彩,州议会参院议长等高级官员们出席庆祝宴会,数百侨胞齐聚共贺国庆。这在当时中美关系处于低潮的背景下,非常难得。
邝先生曾对我讲述过他丰富而有趣的故事。
他的祖先是一名水手,曾经随晚清重臣李鸿章出使美国。当时美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强迫中方培养通商人才。李鸿章就把包括一些水手在内的部分随员留在了美国,他的祖先因此留在了美国。但是这位邝氏祖先为了使后人世世代代不忘祖国,立下了一条严格的家规:每一代男孩都必须首先回中国接受教育,然后才能重返美国。就这样,出生在美国的邝先生在三四十年代就回到了祖国。可没想到他在国内上中学不久,日本帝国主义就发动了对中国大规模的侵略。血气方刚的邝先生义不容辞地投入了抗日战争。从此,他的生命就和祖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除工作以外,他把自己的晚年也无私地献给了华人社团,献给了爱国活动,大到促进祖国统一,小到支持中文教育,数不胜数。
在我的印象之中,邝先生除了有一份爱国的热情,还具有谦和的长者风范。在一起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我总能感到邝先生对晚辈们的厚爱。他总是借口英语不好,把出头露面的机会让给年轻人,我也有幸担任了几次活动的司仪。而且,在和我们这些晚辈交流时,即使偶尔意见不同,他也和蔼地微笑着点头,以示尊重。
作为晚辈,我与邝先生算得上是忘年之交。去年初有次小聚,我向邝先生提出要一幅他的字,他爽快地答应了。没想到,如今这向往已久的字画也成为了永久的遗憾。(李斧,系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教授)
(邝宣源先生生前为中国侨联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