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颖南八十华诞暨华文著作研讨会”日前在新加坡孔子学院隆重举行,活动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新加坡作家协会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作家及相关人士百余人出席。与会者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了周颖南对世界华文文化事业杰出的贡献。
周颖南先生1929年生于福建仙游县,青年时代曾任教师,并长于写作。1950年南渡印尼后,更加勤于笔耕。1965年,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非会议10周年纪念大会上,经陈毅夫人张茜安排,周颖南采访了周恩来总理,发表了《沐浴在战斗友谊的海洋里——写在周恩来总理的告别宴会上》,成为新闻界凝聚珍贵历史时刻的名篇。
周颖南是海外著名的新闻记者、华文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已发表20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可谓著作等身,素享“南洋巨笔”之誉。其作品文笔酣畅,立意高远,这既是他自身学养渊博所致,也与他和中国文坛前辈大手笔长相唱和大有关联。例如,他所写脍炙人口的访问记:《访问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老舍、胡絜青、丹柿小院》、《在木樨地的高楼上——中国著名作家丁玲》等文章,皆以海外文坛翘楚那独特的洞察力,捕捉到这些中国文学巨人内在的人格魅力。
周颖南先生自第一部文艺专集《迎春夜话》于1978年在新加坡出版后,一发而不可止,陆续出版了《颖南选集》、《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周颖南新世纪文集》。1993年12月,中国文联与中国作家协会曾在北京举行“周颖南创作40年研讨会”。而后,由王蒙主编的《周颖南文库》(15卷)出版,1999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建成后,舒乙馆长特辟专室收藏。
周颖南自1970年举家迁居新加坡后,搏击商海多年,并不断发展壮大,遂成为新加坡同乐公司饮食集团、海洋纺织私人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是著名的海外华人企业家。
周颖南又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在诸多著名的社会机构和组织中担任职务,包括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副会长、顾问等。还受聘为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10多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他与商文两界朋友广为交往,并且推心置腹,诚信待人。
周颖南认为:“金钱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基于这种理念,多年来,他弘扬中华文化,为祖国的文教事业、希望工程等捐献资金数百万元,赠送图书达万册以上。1994年,他曾捐资人民币100万元,开发河北涿鹿黄帝城,建起纪念华夏文明祖先的“三祖堂”。
周颖南先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曾感叹道:“我生平还没有遇到过一个既是企业家又是文学家的人,有之自周颖南先生始。在我眼里,周颖南先生是一个奇人,可以入‘奇人传’的!”(张敏、王宝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