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明报》报道,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的诸多金融机构接连倒下,华盛顿互惠银行(Washington Mutual)、康美银行(Commerce Bank)纷纷遭到收购,甚至连一度的银行龙头老大花旗银行也需要向政府求救。然而在这一波银行的受难风潮中,纽约小区的华资银行却依旧稳如泰山。业内人士分析,华资银行往日的“保守”令其在这股倒闭风波中得以全身而退。
据华埠东方银行董事赵文笙介绍,金融危机持续至今,不少美资的大银行纷纷受难。当坚尼路上多家美资银行分行纷纷更名换户时,小区华资银行的经营态势仍保持稳定,甚至在此中寻找到发展的新机会。
赵文笙分析其中原因,美资银行多为财大气粗,在发展业务时首先注重盈利,一味追求拉拢客户。多数美资银行在房贷运作上,只需要客户缴纳10%的首期付款,甚至于不需要首期付款便可将款放贷给客户。其中意图主要在于争取到贷款客户后,当客户还贷时可获取高额利息。此外,为了盈利,美资银行内多开设有证券投资部门,开展投资业务。
然而,美资银行的上述两种举动中,其一将为其受次贷危机波及影响大埋下隐患,美国人不善储蓄存款的习惯更令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难以从客户处收回还款。其二,投资业务将令银行的惨况雪上加霜。
相比美资银行,小区华资银行以往在业务上的“保守”态度则令华资银行在此番金融危机中得以保全。赵文笙介绍,华资银行的规模小,投资谨慎,也鲜少进行证券股票投资业务,在房贷业务上常常需要客户至少缴纳20%至30%的首期付款。
由于华人多有存款习惯,因此在经济低迷中仍具备较强还款能力,并依旧显现出强烈的购买能力。
危机中求发展
赵文笙并表示,华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不仅保持稳步发展,并在其中找到发展的新机会。以往民众常常认为小区华资银行规模小,令人不放心,因此大额资金很少选择存入华资银行。金融危机发生后,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将一般性银行账户中的储蓄保险额增加至25万美元,令储户的利益得到更加的保障。此举将令小区华资银行的储户更加放心,并将有利于华资银行争取到更多的储户业务。(陈帆)
进入相关专题: 金融海啸冲击华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