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美国《侨报》报道,包括侨界人士、业主与商户数十人3月31日在纽约中华公所的一场会议中认为,商业改进区(BID,简称商改区)对华埠的发展非常重要,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向政府争取,否则落在别的族裔社区手中,华埠便丧失主动权,听命于别人。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LDC)31日下午与社区各界代表举行会议,董事长陈碧华说,LDC过去一年研究,及向社区各方面侨领及业主与商户取得的意见后,对组成商改区做出了提案。她说,“黄衫军”清洁华埠街道工作将在2010年12月31日结束,因为政府的拨款用罄,华埠势将回复本来肮脏的面貌。要维持华埠的清洁现状,华埠必须要成立一个商改区来维持这项服务。“商改区”越大,越多的商住户参与,大家的付费将会更低。
她指出,华埠“911”后经济大倒退,急切需要经济多方向发展,及争取更多公共拨款到社区,协助改善及加速经济复元。苏豪共同发展机构及下东城BID正计划扩张其商业街道版图,将蚕食传统的华埠范围。如果华埠不立即采取行动争取,华埠今后便落入他人之手。
LDC行政总监陈作舟对商改区作出说明。他说,商改区是由划定的区内业主、商户及侨领自己成立董事局,并选出董事执行重要职务,是一个自治组织,并与政府长期有效合作。经费来源方面,部分是由地税内抽出的小百分比,大部分发展基金向政府申拨及通过筹款获得。发展方面包括清洁街道、泊车交通、商业市场推广、灯光美化,保护区内独特经商及传统文化,增加地区的竞争潜力、吸引游客、提升就业、优化生活质素,市场自然繁荣。
陈作舟说,协助华埠地区商户及业主成立永久性的商改区是刻不容缓的事,除了可以改善他们的营商条件外,更要强调的是,在这个商改区成立后,是由业主、商家及侨领们成立的董事局统管决策、预算及运作。成立商改区后,可以推动社区重建,向政府申请地方发展基金,否则这些原本属于华埠社区的宝贵资源就流到别的社区去,包括政府预算局、环保局、小商业局等资源。
他说,纽约市共有63个商业改进区,包括布鲁克林区的百福史岱文生、日落公园等,这些地区在成立商业改进区后,过往众多的难题皆迎刃而解,并且令区域更加进步。有见及此,东百老汇福建侨团之前已经准备好一切条件成立商业改进区,同时日落公园及法拉盛都已成立商业改进区四年。华埠近二十多年来承受着路烂、街脏、下水道不通,在夏天经常传来恶臭,使得部分游客心中对华埠存在极差的印象,有了商业改进区,就有董事局向政府各部门反映华埠社区所需。
与会人士踊跃发言,在华埠有生意和楼业的苏焕光认为,华埠社区应团结一致争取,否则华埠遭别的商改区蚕食,华人便没有“话事权”了。
另一商家周先生表示,业主只要花一点少钱,便有清洁等服务,何乐而不为?地产公司负责人林琦龙说,“黄衫军”每天早上7点便扫街,华埠不但清洁,商家更少接了洁净局的告票。如果没有他们,社区损失很多。(叶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