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物被扣,华商损失巨大
华商价值20亿美元的货物被扣留了,切尔基佐沃市场要关闭了。这是眼下在俄罗斯做生意的中国商人最关注的两件事。
俄罗斯方面扣留华商货物的理由是查处走私货,实际上这些通过所谓“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的货物并不算走私,但是出于某些利益考虑,清关公司却从来不给这些货物开具相关的证明。这就给俄警方随意查扣华商货物制造了借口。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前不久,俄罗斯官方以商品卫生标准不达标为由要销毁部分商品。
“其实何止20亿啊!6000个集装箱啊!每个集装箱价值都在5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这次华商的损失是空前的。有人跳楼、有人自杀,这么多人倾家荡产。”俄罗斯中国浙江同乡会会长倪吉祥对此反应十分激烈。
虽说是卫生问题,但是俄方政府并没有提前制订一个标准或规定,等货已经到达目的地了,突然强行扣押,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温州商人黄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的问题主要是罚款金额。使馆要求我们不要私自去给警方送钱,等商量好了再一起给。听说罚款的数额可能为一个集装箱5000美元甚至更高。那又将是一笔很大的损失。”
6月26日,中国驻俄罗斯使馆公使衔经济商务参赞高锡云在接受俄记者采访时表示,俄查封切尔基佐沃市场一事给中国商人带来了巨大损失,但俄中经贸合作将走向正规是必然趋势。据悉,作为中国政府驻俄商务机构,经商参处一直高度关注华商在俄经营情况,并就华商有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提出规避意见和风险警告。这样的建议和警告2008年就向华商发布了几次,希望华商尽快转变经营方式,尽快放弃“灰色”清关而转向正规清关。
走或留,日子都不好过
尽管“灰色清关”是华商不得不做出的选择,但是在“灰色清关”这张大网中,华商是利润率最小、风险性最大、稳定性最差的一环。所以,俄高层每次清剿“灰色清关”之时,损失最大的就都是华商。
最新消息是,切尔基佐沃市场因为卫生问题已经被临时关闭了。俄罗斯准备在年底之前拆除这个市场。莫斯科东部行政区区长尼古拉•叶夫季希耶夫认为,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能够改变周边居民的生活。俄罗斯联邦劳动和就业局局长尤里•格尔茨认为,关闭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不会严重影响莫斯科的劳动市场。
“看来这个市场关闭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原准备在市场附近开辟娱乐项目的毛先生说。在分析了市场前景后,他已经决定放弃原来的打算而回国发展。
做服装生意的于先生夫妇,来俄罗斯已经多年,他们认为与其在这儿担惊受怕,不如另谋出路。他们也已经准备到其他国家发展。
一些人准备“升级”。在这个市场卖货已经有15年的高女士,经历过大小小的各种危机,对眼下市场三天检查两天关闭的现象,也很无奈。她说,如果市场关闭了,搬到不远的地方,我也许会跟过去,毕竟做了这么多年生意,有些舍不下,我也干不了别的;也许我会注册一个正规公司,继续做现在的生意。
令人心寒的是,当地其他一些市场看准了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取缔后,商人们迫切需要另谋场地,趁机提高了摊位价格。以前别的仓库一格(指一个摊位)价格是七八百美元,但是发生了这次拉货事件后,其他仓库的费用立刻涨价,现在达到两千多美元一格。
“我们只能选择‘灰色清关’”
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都颇感冤枉,选择“灰色清关”实在是无奈之举。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物质供应紧张,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商品。为鼓励进口,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提供运输和清关一起的一条龙服务。这种方式对商人的有利之处是手续便利。货主只要向清关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公司就会把所有俄罗斯海关报关手续办好。这就是“灰色清关”。
现在“灰色清关”已差不多成为俄罗斯进口的惟一路径,并已经被各国商人看成是抢占俄市场的一种无奈手段之一。因为,在俄罗斯通过“灰色清关”能使关税稍微降低一些。业内人士称,如果中国商人完全拒绝“灰色清关”,改为全额纳税,等于将市场拱手让给了土耳其、韩国等竞争对手。
然而关税降低并不是华商选择“灰色清关”的唯一理由。“我们不会为了一两万元的利益去做‘灰色清关’,关键是正规清关,根本办不出来!因为通过‘灰色清关’,俄罗斯海关才能通过改税单,私自扣下这些税款,装入自己的腰包。经过‘灰色清关’的手续,军警和税警收缴了货物后,再把这些货物直接拿出去卖,又可以赚一笔!”俄罗斯浙江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余圣联激动地说。
“灰色通关”现已成为俄罗斯官员腐败的温床。近年来,俄高层曾多次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打击却没有成效,以至于普京6月1日在政府会议上质问:“为什么前两年我当总统时几乎把海关的领导层都换了,现在走私的各种渠道依然畅通、依然照常运行?”(卜微沛、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