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伊拉克吸引外资进入其石油业的首次重大努力,7月1日遭到外企的强烈抵制。
只有英国石油(BP)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愿意同意巴格达的苛刻条款,使它们赢得将该国鲁迈拉油田打造成全球第二大油田的投标。
在被称为对伊拉克经济前景至关重要的拍卖程序中,其它7个油气田——包括备受追捧的西古尔纳油田——均未能吸引到足够优惠、可以满足伊拉克条件的报价。
行业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的分析师亚历克斯·蒙敦 (Alex Munton)表示:“伊拉克愿意支付的最高服务费,将许多投标踢出了局。”
此次拍卖凸显了巴格达在寻求重建国家时所面临的困难。该国石油部长侯赛因•沙赫雷斯塔尼承受的压力可能会加大。自2003年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推翻以来,伊拉克衰败的石油业未能展现出多少进展,他已经因此大受攻击。
尽管许多公司愿意在伊拉克尚未出台石油业新法律的情况下,冒险进入该国,但该国政府所要求的费用令它们却步。
为赢得合同,BP被迫将费用降低了一半——从每桶3.99美元降到了2美元。它还承诺提升该油田的产量,将产量从目前的大约每日100万桶在6年内提高到每日285万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Ghawar)巨型油田。
蒙敦表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而且不会带来高利润率。但他表示,这将扩大BP在中东的地盘。目前该公司在该地区的地盘小于竞争对手。
对于BP的合作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来说,开发鲁迈拉油田将提供一个机会,让中国保障石油供应,同时与一个关键石油国家发展关系。
其余的拍卖基本上令人失望。皇家荷兰壳牌起初向基尔库克油田发起了投标,但拒绝了伊拉克方面对更优惠条款的要求。多家公司在其它油田也有类似举动,包括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和康菲石油、欧洲的埃尼和爱迪生、中国的中海油、中石化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米桑气田甚至未获得任何投标。(卡萝拉•霍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