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据澳洲新快网报道,2008年9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世界,破产、失业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澳洲被拖入经济危机的泥沼之后,虽然经济表现相对优于欧美,目前最低迷时期已经过去,经济专家们多认为澳洲经济将在一段时期内持平或缓慢增长,但全澳就业形势仍不容过分乐观,各界基本一致地预测失业率将继续攀高。
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0月澳洲失业率已爬升至4.3%,今年4月失业率更高达5.6%,6月升至5.8%。经过季节性调整后,6月份全职工作减少了21,900个,而兼职工作增加了400个,上月兼职工作增加高达24,500个。这意味着更多人失去了全职工作,而兼职工作更受雇主青睐,以借此削减成本。6月全澳失业人数已达668,400。
各行各业大裁员
金融危机发端于金融业,因此证券行业和其它金融服务业公司首先纷纷大裁员,据澳洲金融业联盟估计,至2008年底金融危机已迫使澳洲金融业裁员4,800多人。各大银行均发布了裁员计划,联邦银行还曾传出内部消息,计划自今年4月开始,年薪10万元以上者一律削减薪水。
不仅金融业,汽车业,采矿业,旅游业等等各行各业均普遍以裁员作为降低损失和削减成本的一种策略。失业者随之大量增加,未失业者也人人自危。据新闻界人士消息,传媒集团Fairfax的裁员规模较大,它要求采编人员申请自动离职,目前裁员仍在澳洲和新西兰继续进行。
澳洲另有一些跨国企业也实行了裁员,但与本地经济危机并无直接关系,系因其它分支机构遭受重创,或进行内部结构性调整,导致澳洲员工失业。世界500强之一的惠氏集团(Wyeth)于今年1月被辉瑞制药(PFE)并购,为加速在新兴市场的发展,将其部分业务迁往中国,该公司在悉尼的成本结算部门已经迁至上海,不少澳洲员工因此被裁。
各行各业中最先成为裁员牺牲品的通常是入职不久“菜鸟”,经验不足,人脉不深,公司管理层常常最先拿他们开刀。另外,一些资深而高薪者也容易成为目标,因为砍去高薪者职位能节省更多资金。另外,女性也是此次失业大潮中的严重受害者。因照顾家庭和孩子所需,很多女性不得不选择兼职工作,其比例远远高于男性,在裁员潮来临时,女性兼职员工往往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另有许多公司既想节约成本,又希望保留富有经验,技术出色的职员,于是员工们不得不由全职变为兼职。有一间小型建筑公司的员工们现如今都从全职员工变成了半职者,每周工作三天,休息两天。
公职亦非铁饭碗
澳洲各级政府机构的公务职位虽然并非“铁饭碗”,但因为比较稳定,仍然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偏爱,然而不幸的是,在此次经济衰退的寒冬中,政府职位也愈趋不稳,打破了不少人的幻想。
以联邦政府为例,为确保澳洲国内就业,移民部今年大批减少移民名额,并因此将削减10%的官员职位,裁员会波及澳洲国内外办事处,共裁员700人左右。在新州,由于州政府打算把政府部门由102个整合为12个,新州将有大量公务员被裁,可能高达5000名。新州政府还计划在城铁(CityRail)的40多个火车站裁减600名员工,其中仅中央火车站就可能裁90人。
TAFE作为澳洲政府的职业培训教育机构,经费愈加紧张。Jon是西南区一所TAFE的技术员,承担技术支持和维护责任,他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有信心,不担心会失业,因为他所在的TAFE目前尚无裁员。但据他所知,西南区的各间TAFE均已冻结招聘,不再招收新职员;即使有人辞职,作为自然减员方式之一,也不会另增职员。
专业人士难幸免
此次经济危机影响广泛而深切,一些律师,会计师和工程师也失去了工作。陈女士作为一位会计师,在一间约有30名职员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今年公司的业务虽不太景气,也不算太差,但已经有2名同事失业了。她的儿子任职于一间大型律师事务所,也已看到几位律师被裁掉。
本地IT行业亦深受经济危机影响,有些公司的裁员幅度很大,例如一间国际性IT公司裁掉了60%的本地职员,。有些建筑公司裁员时,不仅裁减工人,连建筑设计师也一同裁掉。一间设于悉尼的美国环境工程公司,规模虽不大,也已经裁去了若干资深员工。
大学毕业生求职难
今年澳洲各大学的毕业生们遭遇了空前艰难的就业环境,原本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却求职无门,迄今为止很多去年的毕业生还未能谋得全职工作,而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也因身为“菜鸟”很容易丢失工作。
金融业曾因高薪和暴利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极受大学生们青睐,纷纷以进入该行业为荣。但随着金融危机爆发,金融机构成批地倒闭关门,其内部丑闻及导致的悲剧亦让全世界公众为之侧目,因此金融业的形象一落千丈,大学毕业生们不再趋之若骛。
会计师职位原本供不应求,但今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们同样遭遇了就业寒流,若谋得全职已属不易,进入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已有大会计师事务所调降了起薪点,如普华永道。
大学毕业生们的求职观念也不得不随着形势的变化而更新。以前毕业生求职时可以从容地挑肥拣瘦,如今已失去了挑选余地,能获得一份工作已足够幸运,亦不再计较职位是否合适,薪水是否丰厚。很多人被迫改行,从事了与所学专业大相径庭的工作。
失业者生活艰难
Cathy自中国移民到澳洲将近三年,原在一家软件公司任职销售,工作忙忙碌碌,还经常要加班,她工作得愈来愈顺手,每天也生活得愉快而充实,还憧憬着购买自住房。因为她和丈夫都有稳定的全职工作,两人便打算向银行借一笔高额贷款,然后以两人薪水偿还。
但今年初的一个工作日,公司老板突然宣布说,公司立刻解散,全部人员遣散。突如其来的噩耗让Cathy和同事们大吃一惊。据经理说,关闭公司不是因为公司管理出了问题,而是公司的借贷银行倒闭了,公司资金无法周转。
Cathy原本在周末另有兼职工作,每周两小时。失去全职工作后,她不得不申请增加周末工作时间。她发现找工作愈来愈困难,只好在一所大学注册,修读与她的本科和硕士专业迥异的环境工程计划。她的购房计划也被打乱,非常担心房屋贷款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澳洲各行各业的雇员们在震惊中浏览着一条条惊心动魄的失业新闻,担忧地望着身边的工作同伴一个个离去,不免兔死狐悲。最后轮到了自己时,便也收拾好个人用具,抱着一个纸盒默默离开。经济危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愈来愈多人因为失业而脱离了正常生活轨道,陷入个人或家庭的生活困境中。据官方估计,目前全澳的流浪者已达10.5万人。昆士兰州美丽而温暖的海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流浪者流连聚集。
民生业独善其身
当裁员大潮持续冲击各行各业时,澳洲零售行业的百年老店Woolworths却一枝独秀,不但业绩骄人,还将大批增加人手。它在6月初宣布将投入19亿元在全澳扩展业务,并将在这一财年招聘1.6万名新员工,创该公司增聘人手之新记录。记者从该公司网络中找到“求职”之项,发现其中确有大量职位空缺,包括兼职新手及经理职位等,遍布全澳各州。
虽然价格昂贵的高端零售业深受重创,但经济危机下基本生活用品仍然必不可少,加之政府大笔挥洒现金津贴,因此有些零售企业表现不俗。有的餐馆依然食客满座,所需的临时打工者也有增无减。出外旅游者人数大减沉重打击了旅游业,与之相反的则是披萨店外卖增加,呆在家中观看租赁影碟者也更多。一间Civic Video的老板娘因生意兴隆而挣足利润,最近买下了另一间连锁店,刚开张的新店正在增聘员工。
未来前景仍晦暗
对于未来的失业率趋势,澳洲各界多有预测。有经济学家预计2010年底失业率将高达8.5%,有些人的预测更加悲观,估计将攀升至接近9%,失业者总数可达百万人。而悉尼作为澳洲第一大城市,失业率还将高于全澳平均水平。今年5月出台的2009—2010年联邦财政预算案,则预测该财年全澳失业率高达8.25%。
很多澳洲公司仍将继续裁员,如澳航在6月表示将继续削减成本,在已减员的基础上,将再削减240个技术岗位。Telstra 也计划裁员1000多人。
虽然经济专家们预测寒冬即将过去,但滞后的高失业率仍困扰着澳洲政府和公众。不过,得益于澳洲较优的援助体制,以及政府急迫的大手笔救援计划,澳洲失业者多能够得到及时援助。
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同样是美国金融大鳄所人为制造,而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民众却承受了惨痛后果,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泰国和香港因此而屡屡发生失业者刀斩全家后自杀的惨案。相对而言,澳洲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全面,加之经济危机程度远不如美国深重,因而得以避免发生相似的人间惨剧。(刘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