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旗(中国)零售银行产品总监
主要职责:
负责管理全线理财产品
教育背景: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获学士学位。2007年,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获财富管理理学硕士
工作背景:
梁展霖于2006年8月31日进入花旗(中国)工作。之前他在花旗新加坡国际个人银行工作了将近8年;此前还在新加坡星展银行工作2年多,任职债券交易员
代表事件:
他的团队在2006年-2007年不断地推出了“涨跌双赢类”的结构性产品,在2008年-2009年产品到期时,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目前负责花旗(中国)理财产品研发的是该行零售银行产品总监梁展霖,2006年8月31日是他正式到花旗(中国)上班的日子,他对此记得非常清楚,因为这一年距离他进入金融行业已跨过十个年头。
他向记者介绍说,花旗(中国)零售银行产品研发部门现在有17名成员,主要分为两个队伍——产品经理和理财专员。产品经理有10个人,“他们负责不同类别产品全部运作过程,从前台到后台,只要是与每个产品有关的一切事务都要参与和主导。”而理财专员则直接深入第一线,对一线销售人员讲授产品知识和市场最新信息。
这个产品研发团队主要负责研发和管理该行的三大类产品:结构性产品(包括结构性定存、QDII结构性票据)、资金负债类产品(包括活期、定期、外汇产品如优利账户、债券类产品)、基金产品(包括境外和境内基金业务)。
这个团队中除了他本人来自新加坡之外,团队的其余成员全是本地精英。“一半的同事在国内金融机构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然后加入花旗,另外的同事有在境外留学、工作的经历,其中有不少读了MBA。”梁展霖说。
梁展霖表示,花旗(中国)产品研发的成功,除了整个团队自身的知识、经验之外,更大的因素靠的就是花旗集团这个大平台的支持。他列举了一个例子,如花旗的汇利账户,在海外已运作多年,在国内的推出就是嫁接了海外的这个平台和科技,移植到国内进行本土化也做的很成功。
梁展霖在花旗(中国)零售银行任职差不多三年,做得最成功的产品就是结构性投资账户(一种结构性产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团队在2006-2007年不断地推出的“涨跌双赢类”的结构性产品,在2008-2009年产品到期时,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
“投资组合是我们产品研发的一个理念。”梁展霖对记者表示,“产品齐全,加上一个灵活的平台,就可以为客户量身定做一个投资组合。设计产品、经营理财业务时,都要坚持一种看法和规律,不为推产品而做产品,要使产品达到其功能。”(秦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