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旅美华人方焰近日为本网发来评论文章说,在全球忙于救市中,中国把此次世界经济危机视为可以利用的机会。除也进行必要的“救火”外,更把危机当作一种压力和动力,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调整和大推动。是“被动应付,限于救火和修补”,还是“主动进取,把危机化为转机”,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战略和策略,对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可以思考和选择的。文章摘录如下:
当前的金融风暴与经济衰退是全球性的。在如何应对的战略和策略上,中国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各国都认为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并且正在这样做;各国还认为世界金融体系出了毛病,必须进行改革,尽管在如何改革上众说纷纭。
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忙于“救火”。包括救股市、救房市、救银行(对美国而言,还要尽力维持美元的中心地位和美国为首的世界金融体系),阻止经济衰退。是一种“被动应战、努力补救”的态势。中国则不然。把世界经济危机视为可以利用的机会。除也进行必要的“救火”外,更把危机当作一种压力和动力,对国民经济进行大调整和大推动。
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主要是靠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和大踏步发展对外贸易,内需增长相对缓慢而滞后。这使得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贸易严重失衡,带来不少问题。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中国对外出口开始迅速下降。中国领导人当机立断,下决心投入4万亿人民币,提出“快、重、准、实”扩大内需的十六字要诀,和保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十大措施。这十大措施贯彻实施,对加强中国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基本建设,开发中西部,重建重灾区,建设新农村,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增加民众收入,改善居住条件,加快文教卫生事业发展等等,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可以预见,当世界经济危机过后,中国的整体面貌又将焕然一新。
中国能够采取这种“主动进取,将危机化为转机”的战略和策略,是因为具备三个条件:其一,中国金融体系保持独立自主,有“防火墙”,并未与世界金融完全接轨;经过亚洲金融风暴,中国吸取教训,在此次金融海啸到来前,已经处理大量隐患,因而此次较有“抵抗力”。其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开发。其三,中国的领导和国家体制,具备统筹安排、集中指挥、有效宏观调控全盘国民经济的能力。
将经济危机转化为推动经济进步的契机
世界各国国情不同,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做法自应不同。然而,笔者拙见,只是“被动应付,限于救火和修补”,还是“主动进取,把危机化为转机”,这两种不同的经济战略和策略,对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还是可以思考和选择的。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毛”与“皮”的关系。中国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不要被当前股市的疯狂跌宕所迷惑,其中存在国际金融大鳄们“发经济危机财”的恶性炒作。走出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不能指望靠虚拟经济中的“闪展腾挪”,应当把力气用在实体经济上。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做法值得参考。
世界经济史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革新与进步的“火车头”。新的科技产生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二次大战后,半导体和塑料化工的发展,带动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繁荣;电脑的崛起和普及,造就了七八十年代的盛景;网络和电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九十年代以来美国和世界经济。要想走出此次经济恶性循环的“怪圈”,最佳之策,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品产业“革命”。这对各国都是一次检验和竞赛的机会。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有可能在危机过后走在世界前列。
新的课题摆在全世界面前,试举几个热门:其一,为应对能源危机,急需在开发新能源、利用替代能源、节能减耗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其二,为应对环境和自然资源危机,急需减少污染,阻止暖化,充分利用水和其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废弃物资;其三,为应对粮食危机,急需农业先进技术的开发、推广、利用,特别是要帮助发展中国发展与革新农业。其四,汽车业急需“革命”。现在的汽车,是一大空气污染源,并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车祸频繁。需要摆脱对单一能源——石油的依赖,以全新的概念创造出节能、无污染、占地面积小、轻便、安全的新型交通工具。美国汽车业现在陷入空前危机,这也正是美国汽车业进行大变革的最佳时机。其五,随着世界进步,人类的健康与生命更受到珍惜,因此生化、医药也急需重大突破和发展。总之,机会是均等的,面对机会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利用机会的主客观条件却是不同的。中美两个大国,既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更需要有发奋图强、勇于创新、力争上游的精神,为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
进入相关专题: 金融海啸冲击华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