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涉侨法规

归侨故事:那个年代那个家

2014年04月22日 13:02 来源:福建侨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在厦门大学读书的林彩娇。
在厦门大学读书的林彩娇。
林彩娇幸福的一家人。

  林彩娇/口述 林小宇/撰文

  林彩娇,女,马来西亚归侨,现年72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州第二中学。

  一直觉得自己一生忙忙碌碌,但平平淡淡,转眼退休在家,每天接送上幼儿园的外孙,时间就一天天地过去。

  但有的时候,也会回忆过去,仿佛觉得曾经的事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父亲的船躲过炮火

  童年的我懵懵懂懂,以为我就是闽南侨乡农村里的一个女孩,如果不是母亲告诉我,我还不知道自己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吉达小镇。

  我出生的那年,正是日本侵略东南亚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争,全家人四处逃难。二战结束后,全家又回到了小镇,父亲依旧开着杂货店,母亲依旧操持着家务。

  到了1948年,居住在福建龙海角美镇石美乡的祖母生病,父亲就带着全家回去。一年过去了,全家的生活全靠带回来的那些钱,父亲觉得这样坐吃山空不是办法,于是在1949年带着两个哥哥回马来西亚。

  这一段时间,我依然很懵懂,不知道父亲他们为什么离开我们,不知道他们在海外的生活情况,这些后来还都是母亲告诉我的。

  母亲说,父亲和哥哥们乘坐的是最后一班从厦门开往马来西亚的轮船,哪想到在台湾海峡被国民党军舰拦截炮击,当时一起走的有两艘船,父亲乘坐的这艘船侥幸逃脱,另一艘船被炮火击中后葬身大海。

  父亲这段经历对于一个感到生活平淡的女孩来讲,可能是最惊险的传奇故事了。

  父爱如山

  那时,我不知什么是伟大,但我总觉得我的父亲和母亲是最好的人。

  父亲一个人在海外做生意,不仅要养活我们全家9口人,还要赡养祖母,以及大伯一家,同时还帮大伯的孩子买土地,让他以后有依靠,可见父亲是一个多么好的人。但遗憾的是,父亲这辈子和我在一起的日子不多,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觉得全家人对他非常尊敬和爱戴。

  父亲到了海外后,就每月按时寄钱回来,那时一个月给家里汇100多元,那是一笔很可观的钱,就是因为有父亲的这些侨汇,我们家在上世纪60年代国内经济困难时,依旧没有感到很大的压力。

  虽然我们一家人分开在两地,但我们都感到彼此都在一起,母亲收到父亲寄来的侨汇后,都会赶紧回信,除了告知收到了钱外,还将家里的事告诉给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让他放心。

  母亲没有文化,每次写信读信都是请村里的亲戚帮忙,但她的记性特别好,什么都能记得,家里的事只要问她,她都能一五一十说出来,但我不知道的是,她是怎么怀念身在马来西亚的父亲和两个哥哥。

  父亲不知用了多少钱帮助大伯家买田地,国内土改的时候,我们家被划为地主成份,这让母亲十分委屈。

  那时候“成分”对每个人影响很大,也就是在这时,我仿佛一下懂事了许多,同时也第一次品尝到自卑的苦涩。

  人生有时会因为某种事件而突然醒悟,虽然我带着自卑的感觉过着每一天,但从心底萌发出一种愿望,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人生。

  于是我能做的就是把书念好,用勤奋学习得来的好成绩,来抵消或摆脱来自心灵的伤痛。从小学开始,直到中学毕业,我都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而且考进了全县最好的龙海一中。

  迟来的幸福

  就在高中即将毕业时,我们家的成分被改正,这对我简直是喜从天降,因为成分不好的人不能考大学,而我有了“好”成分后,就能参加全国的高考了。

  那年,我们全乡有十几个人参加高考,结果只有我一人考上了厦门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不断地问自己,这个迟来的幸福应该感谢谁?

  其实,要感谢的人很多,不仅有父母,有哥哥姐姐,还有学校的老师,更应该感谢的是党和政府。

  回过头来,再说说我的这个家。父亲其实在1958年就去世了,但我们却在第二年才知道,原来父亲去世后,在他身边的大哥没有告诉我们,他依旧每月寄钱回来给母亲,估计到了实在没钱的时候,才写信回来说父亲一年前就去世了。

  母亲知道后,十分震惊和伤心,她埋怨大哥为什么要隐瞒这事。在此之后,大哥就基本上和家里断了联系,母亲也没在我们面前提及过大哥。倒是在这以后,已经在新加坡航空公司工作的二哥开始给母亲寄钱,并且还多次回到国内看望我们。

  改革开放后,母亲和几个弟弟都定居香港,二哥更是经常从新加坡到香港看望母亲,而大哥却没有来过一次,这让我感到其中定有缘故。

  平安是福

  时间不知不觉又过去了很久,母亲已经去世,大哥也英年早逝,家人依旧还住在马来西亚的吉达镇。

  我不知道现在的吉达是什么样,不知道大哥的孩子们生活得怎样,更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

  也许与别人相比,我的人生风平浪静,但细细品味,却发现自己的人生还是有“潮落潮起”,但总归还是顺风顺水、平平安安,这让我感到幸福。

【编辑:谢萍】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