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侨网消息: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洛杉矶站演出前,美国《侨报》记者对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进行了专访。
问:请您谈一下“文化中国·四海同春”的慰侨演出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答: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无论居住在哪里,无论移民多久远,都不同程度地保持着庆祝春节的传统,华人社区往往会自发组织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
随着海外侨社春节文化活动的日趋活跃,为进一步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满足广大海外侨胞了解、欣赏中华文化的迫切愿望,丰富住在国的多元文化,从2009年春节起,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将海外侨社自主自发的庆祝活动和慰侨访演有机结合,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主要国家和地区举办“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春节文化活动。
作为活动的开局之年,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组派了4个艺术团和4个民间艺术小组,分赴北美、南美、西欧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以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丰富海外侨胞春节文化生活,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自1984年以来,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已累计向华侨华人聚居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100多个艺术团,观众达100多万人次。艺术团所到之处,受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我真诚地希望在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们的慰侨演出能鼓舞海外侨胞的士气,振奋他们的精神,带来新春的祝福与期盼。
问:您此次带团巡回演出有什么感受?
答:在访问洛杉矶之前,我们已经访问了纽约、波士顿、华盛顿,举行了3场文艺演出,均取得了成功。演出盛况空前,场面热烈,到处是鲜花、掌声和欢呼声。广大侨胞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让我感动不已,也激励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把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和文化产品送给海外侨胞。
问:此次演出活动大部分为歌曲和舞蹈节目,缺少了华人喜闻乐见的相声和小品等艺术形式。请问以后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否会增加这类节目?
答:今年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活动的开局之年,我们还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我们在今后的“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活动中一定会充实内容。
为侨胞量身定做活动
问:请问为什么会用“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作为此次演出的主题?
答:“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是国务院侨办开展的品牌活动之一,属于“文化中国”系列之一。
这些年来,国务院侨办会同地方侨办开展了许多品牌活动,对提升侨务工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品牌活动主要有侨爱工程、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海外华裔中青年杰出人士华夏行、世界华人论坛、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文化中国、“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世界华文教育大会以及中国侨务论坛等。
这些侨务工作品牌是我们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针对不同华侨华人群体量身定做的活动,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产生了良好反响。
比如我办创立的“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经过10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成为开展海外华裔青少年工作的知名品牌,形成了以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为龙头,以中国民族舞蹈武术夏令营、优秀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外国人领养中国儿童夏令营以及与省市侨办合作举办的中国寻根之旅地方营等多种形式为辅的系列夏令营活动。我们每年邀请上万名华裔子弟到中国寻根问祖,学习汉语和中国武术舞蹈,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领略华夏山河的壮美,这些经历对于他们一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把工作做到海外侨胞的心坎上”
问:您提出“舞台上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细节决定成败”等,予人印象深刻。请结合您在国侨办16年的经历,谈谈您的工作体会。
答:侨务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求“用情、用心、用力”。作为侨务领导干部一定要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善于同侨胞打交道,善于同他们结交朋友,建立较深的人脉关系。这种亲和力和感染力首先体现在有人情味。尊重、关心、体贴侨胞,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和亲切,能同他们进行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
这种亲和力和感染力还体现在讲求工作方式。海外侨胞长期生活在与我们社会背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度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强加给他们,要善于引导。我们很多的挚友、诤友,都是通过做细致入微的服务工作深化同他们的感情,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交流去感染、影响他们。
我历来主张,无论干什么事,要干就干好,而且要力争最好。侨务工作历史较长、舞台较大,潜力无限。做好侨务工作,关键在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强,侨务事业就兴旺。侨务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谋划工作,把工作做到政府关注的事情上,做到海外侨胞的心坎上。还有一点,侨务部门是一个服务型的单位,没有多少行政管理职权和手段。作为侨务领导干部,要有“努力去办、顽强去办”的精神,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侨务工作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工作对象的分散性。几千万海外侨胞分散在世界各地、各个领域,如何将这支力量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形成一支在海外对我友好的强大力量,这是侨务工作的战略目标。(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