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0日,记者从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迳口经济开发区了解到,明华新村1号楼预计今年6月中旬完工,而2号楼将目前也纳入规划建设当中。
据悉,当前迳口共有346户第一代归难侨。按照规划,今年完成第一代归难侨安居工程后,将争取市政府支持,努力解决第一代归难侨新分户的住房问题。
60户拟下半年抽签
明华新村建设被视为迳口政府实施的归侨安居工程之一,旨在解决归侨住房难问题。迳口现有归侨侨眷2614名,其中不少仍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窄小安置房内。迳口是广东省23个归侨区之一,现有归侨2300多人,这里曾被称为“珠三角西伯利亚”。
为解决归侨的住房难问题,2006年起,佛山市、三水区共下拨500多万元启动归侨安居工程,迳口也筹集资金3000多万元,通过建设安居房、村民公寓、调剂公房等方式,逐步解决第一代归难侨最初入境户的住房问题。
两年多来,迳口先后启动了华侨新村、幸福新村和明华新村三个归侨居点建设。目前,这三个新村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华侨新村三期、明华新村一期、幸福新村一期均已完工,总计有224套新房。而华侨新村三期已由符合条件的归侨认购;幸福新村一期,已有27户归侨参加了抽签选房,并领取了新房钥匙。
在明华新村方面,“虽然,3、4号楼已经建设完毕,但要等1号楼6月完工后,再一起抽签入住。”迳口华侨经济区有关负责人透露,明华新村每栋有20户,每栋建筑面积也达到2460平方。至于为什么非要等到1号楼完工后才抽签,该负责人解释说:“因为3、4号楼共40户,有50多户要搬迁,所以他们自己商议弄好后大家一齐抽。”
据悉,明华新村2号楼目前已经纳入规划建设当中,不日将启动有关工作。
目前,迳口正筹备与六和合并工作,而归难侨安居工程或将在南山镇成立后有所变化。不过,按照区政府工作要求,今年全面解决第一代归难侨住房问题的目标并没变化。
迳口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除继续建设安居房和调剂公房外,他们还鼓励通过政府规划新村、村民自建公寓的形式,解决一批无力购房的侨民的住房难问题。据悉,目前第一代归难侨最初入境户按政府规划自建房者或购买安居房、村民公寓者,每户由政府补贴2万—2.5万元。
参照渔民公寓解决归难侨新分户住房
三水迳口华侨经济区于1978年、1979年接受了2614名越南归难侨。其中,第一代归难侨有345户,第一代归侨新分户346户。
据悉,由于当时接收时间紧、任务重,仅建造了砖瓦结构平房作为安置房。如今,这些房屋距今已有30年的历史,大多数已残破不堪,已全部列为危房。2007年,政府先后拨款345万元、200万元,迳口自筹600万元,解决了345户第一代归难侨最初入境安置户的住房建设资金。
“不过,目前还有346户第一代归难侨新分户尚无居住房,而政府也没有安排资金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佛山市政协委员李荣兴说,每逢遇到狂风暴雨,这些归难侨的生命财产安全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再加上这一部分归难侨长期依靠纯农收入,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住房问题不太现实。对此,李荣兴认为,在资金安排方面,可以参照三水建渔民新村的方法来妥善解决好归难侨新分户住房问题。
在今年佛山市两会期间,记者向市人大代表、迳口华侨经济区书记李灿提到这一问题时,李灿透露:“第一代归难侨新分户住房资源非常紧缺,我也提交了议案,希望市级安排资金,尽快解决归难侨住房问题。”(雷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