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国侨办主任李海峰等为四川省青川县高坝社侨爱家园揭幕。当日,李海峰率知名侨资企业家和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来到四川青川地震灾区看望。“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四川地震灾区第一个“侨爱家园”在青川县落成。该项目由国务院侨办援建,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和竹园镇的160户受灾农民将陆续喜迁新居。 中新社发 廖攀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中新社青川五月十一日电 题:青川农民的“侨爱家园”
中新社记者 张冬冬
青川县关庄镇沙坝村的徐世金老人,十一日站在主体结构已经完工的新房子前说,这辈子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七十一岁的徐世金老人家里的房子在汶川大地震中全部被毁,一家四口现在住在山脚下政府帮助搭建的临时棚房。他说,村子里的新房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援建的“侨爱家园”。
由中国国务院侨办援建,四川省侨办具体实施的灾区第一个“侨爱家园”,于“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在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关庄镇、竹园镇落成,一百六十户和徐世金老人一样的受灾农民将陆续喜迁新居。
十一日,国务院侨办主任李海峰,副主任赵阳、马儒沛和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出席了落成仪式并剪彩。
国侨办主任李海峰现场致辞时表示,“侨爱家园”是国侨办实施的“侨爱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在各方支持下,为受灾农民兴建的抗震、环保、实用、美观的木质结构永久性住房。这次新落成的“侨爱家园”是首批项目,在侨胞的支持下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侨爱家园”项目落成,将会有更多的农户搬进新居。
徐世金听着李海峰的讲话告诉记者说,“之前不知道侨办具体做什么工作”,但他知道,“海外侨胞通过国侨办向四川捐了很多款”。
他还说,也是因为国侨办,温锦华先生才住进了自己的村子。提起温锦华,旁边的李天志接过了话茬,“温就住在工地附近,有时候我们干活他会过来帮忙,帮我们递递木头”。
徐、李二人所说的温锦华,是俄罗斯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和四川省侨办共同发起和实施了“侨爱家园”项目。为落实从俄罗斯进口灾区重建所需樟子松型材,温锦华曾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到俄罗斯远东林场协调资源。
项目开工至今,温锦华一直住在现场抓建设进度。李天志说,“温锦华比工人还着急,他想早点把房子建好”。村里的农民现在都还住在临时房内,这让温锦华很着急。
李天志家住四川广元,是中国众多“包工头”中的一个。不同的是他在进入建筑行业后恰逢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青川重灾区附近六千平米左右的新房都是由他承建的,这让李天志很骄傲。
四川省副省长黄小祥在现场表示,“侨爱家园”是帮助地震重灾区农村快速建设永久性住房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它把灾区人民自立更生的精神与海外侨胞支援灾区的爱心结合起来,把灾后农房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灾后美好新家园建设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结合起来。
据介绍,“侨爱家园”项目实行就地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依山就势,相对集中成片建设;对山、水、林、田、路、园合理布局,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既保留田园风光,又集约用地,体现现代乡村社区风格。
据四川省侨办主任周敏谦介绍,考虑到“侨爱家园”地处公路旁,又临近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在功能布局上配套安排了乡村旅游和种养殖业项目,并拟引进侨资农业企业帮助农户发展种植养殖业,增强当地农民就业增收的造血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