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海南网6月23日电 (记者 王辛莉)文昌华侨医院修缮一新,一排排职工新房矗立,三千多亩罗非鱼养殖基地正在筑路改造……文昌华侨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
文昌华侨农场书记、场长黄世位坦言,农场面貌改变的动力来自文昌市委市政府的全力帮扶支持。
文昌华侨农场成立于1978年,主要安置越南归难侨。目前农场拥有土地14224亩,人口3068人,职工800多人,其中归难侨1119人。2007年底,按照“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方向,文昌华侨农场下放属地管理。
两年多来,文昌市加快分离华侨农场办社会职能;帮助农场解决养老、医保、低保、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等突出问题;将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纳入市的总体规划,促进大项目进入,拉动农场开发,使文昌华侨农场职工和归难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文昌市重视解决华侨农场历史遗留问题。2007年8月底前,文昌市完成对农场土地的确权办证。同年底,文昌市全面接管农场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解决农场学校教师养老保险等遗留问题。同时支持解决农场职工特别是归难侨的养老、医疗、低保和危房改造。目前全场近1500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危房改造已完成改造58户,另外22户正施工建设。
文昌市将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地方总体规划。2007年,文昌市政府出资30多万元,特邀专业设计院对文昌华侨农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确定 “限制、转移及提升第一产业、适当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定位,在文昌华侨农场建设一个多功能旅游度假服务区。
按照规划,近两年,文昌市促成一个中马合资旅游项目和一个电力职业学校项目在农场落户,推动华侨农场新一轮开发建设。
同时,文昌市支持农场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解决农场发展资金短缺困难。
文昌市落实政策,为华侨农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文昌华侨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享有与周边城乡一致的政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文昌市将农场内12公里的主干道列入“农村道路通畅工程”实施建设,总投资500万元,已全线通车。
在产业发展方面,文昌市支持农场建设罗非鱼养殖基地示范区。2007年起至今,文昌市配合海南省海洋渔业厅投入1900多万元,对养殖基地进行全面改造建设。明年,文昌计划再投入1800万元对农场养殖产业进行高标准建设,实现农场养殖生产可持续发展。
在其它建设方面,近年来文昌华侨农场学校的变化有目共睹。2007年文昌从市长专用基金中拨款15万元对农场学校操场、校容、校貌进行标准化建设,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农场正在酝酿如何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农场学校移交地方后,要更重视学校师资力量的培育,教育质量的提升,人才是农场未来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黄世位场长语重心长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