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广东台山海宴华侨农场确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全面实施“教育强场”战略,切实做到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师待遇优先提高、教育人才优先培养,教育软、硬件设施“比翼齐飞”,三年磨砺终成“正果”,达到省“教育强场”的各项指标要求。近日,该场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场)督导验收,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批准。
教育问题优先解决
为解决农场学校规模小,布局分散,办学条件简陋等实际问题,根据台山市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规划,海宴华侨农场党委广泛听取意见,经多次实地考察和现场办公,于2003年对该场原来的海侨一小、二小、三小及二小分教点进行调整,合并成1所小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结合生源实际,为进一步优化农场的办学条件,2008年,该场又把中、小学合并成一所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学校。
教育发展优先规划
在教育“创强”中,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海宴华侨农场仍然以超前的眼光、坚持“穷不能穷教育、困难不能阻碍教育发展”的理念,规划新建学校用地,并将最好的地块用于办学。2003年,农场党委按规划,拨地60亩兴建了海侨中心小学,新校舍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2008年9月,海侨中心小学与海侨中学合并为现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后,该场学校撤并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规模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了质的飞跃。
在调整学校布局的同时,该场重视社区文化建设,先后拨地10多亩建成东南亚文化风情园,拨地50多亩建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设立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支持文明村建设,营造社区文化教育的大环境。
教育投入优先安排
该场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优先安排教育投入,确保做到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05-2007年,该场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是738万元、739万元、743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0.1%、0.2%和0.5%;而同期场财政对教育经常性支出分别为156万元、171万元、301万元,年增长率分别为3.2%、9.6%、76.0%,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率。2001年,该场对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开始,拨款246万元,并积极争取香港台山商会的支持捐款130万港元和发动场友、侨胞、社会热心人士捐资60多万元,共投入436多万元,建成海侨中心小学。同时,投入94万元打造东南亚风情园、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有效地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
此外,自2000年起至现在,该场积极承担学前教育责任,近3年拨出专项经费近10万元补贴承包甘蔗的临工子女入托费,249人次受益,大大提高了学龄前儿童的入托率;拨给幼儿园补贴经费0.5万元,增加了幼儿园的办公经费。2005年至今,场财政对教育经常性支出共628万元,其中投入创强资金达436.2万元,确保了“创强”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规划投入资金200万元建设学校生活楼,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教师待遇优先提高
海宴华侨农场在高度重视学校建设的同时,优先考虑提高教师待遇。近年来,该场力争教师待遇与公务员两相当,且与台山市教育局共同给该场每位教师每月补助200元,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了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
今年春节,该场发给在职教师和保教人员慰问金共2.45万元,发给离退休教师慰问金共9500元;教师节发给教师和保教人员3230元的慰问金,召开庆祝大会,表彰奖励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发出奖教奖学金3.69万元,在职、离休教师都得到了很好的鼓励。该场还拨出专款给相关的幼儿教师购买社保,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的待遇。在海侨,尊师重教已蔚然成风。
教育人才优先培养
该场支持和鼓励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与深圳市沙河小学结成“手拉手”兄弟学校,定期前往暨南大学附中听课等;邀请台城地区优秀教师和台山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到该场讲课、“驻点帮扶”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加强对教育人才的培养,从而提高了该场的师资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区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