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默读十三陵
     

  文/ 高若虹 摄影/刘京辉

    2003年7月,世界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第27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明十三陵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十三陵是部书,是部史书,是一部历史文化自然融汇聚集而成的杰作。

  经昌平西关大环岛,向右转,告别为明朝这部史书画上句号的李自成塑像——可悲的闯王李自成,闯进明皇宫龙椅还没坐热,就离开紫禁城节节后退,几百年后退到北京小营环岛成一尊塑像。眺望着得而失手的京都,未久,又退到了埋葬了一个明朝的十三陵所在的昌平区境内,仍是一尊塑像。离皇城远了,离皇陵却近了——经107国道,过神路,一如你读一部书的开篇,于是一步步走进十三陵,一步步走进了明朝。

  明朝前后历276年,共有16个皇帝。16位皇帝有13位葬在十三陵,其他三位,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代宗朱祁钰葬在西山,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一部书,即使失去一两章节,即使是重要的章节,仍然是一部书。

  按封建社会皇帝的葬制来说,朱元璋的儿子们均应埋在他选定的陵内。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死后由孙子朱允炆继位不久,他远在燕山脚下的四子燕王朱棣就夺了侄子的皇位,并把皇都从南方迁到北房,那是他的根据地,是可以摆脱江南文臣武将谋算的地方。从此北京作为首都的建设有了大规模的举动,以至红墙黄瓦的紫禁城的气派一直绵延几百年至今不衰,南京则在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中落了个陪都的角色,光辉渐渐地暗淡下去,它应有的规模和建设,随着迁都从蓝图上抹去。留下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只有马皇后陪着,孝陵无孝子了。冥冥中仿佛十三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是为明朝的皇帝们准备的。

  是的,步步走近皇陵,就如翻动那一页页发黄的书页,哗啦啦有明朝的风吹来,定、长陵一带,又颇具。檐前高挂的大红灯笼,仿古墙上微微飘动的古代战旗,浸染了明朝文化和风格的建筑,看陵人后裔的窗户上糊着的白纸如裁开的宣纸,还没晕化开那个朝代的人物和山水。

  我去游十三陵时,正值初夏近午。几分炽热的阳光直泻在透蓝的天空,鼻息里充盈了松柏、树木、花草积蓄了一冬一春灿然从根根茎茎、枝枝叶叶里释放出来的清香。四望,河滩山峁、村舍人家沉浸于灿烂明丽的阳光之下,风中响着的柔柔的羊咩声和淙淙的流水音。陵园的柏树很绿,野菊花淡黄一片,偶有风从耳边吹过,宛如一种岁月的追述。树叶闪动之时,见极繁复的斗拱,层层斜出,承托若飞檐翼,真美?选有的陵门已无面目,白石为质的棂星门和石案上的香炉、烛台、花瓶仍照着旧时模样留在方院。诸物多系虚置,透出冰冷气。城墙之上的明楼依旧,岁月沧桑,仍不失高峻的姿态,有的陵脚手架层层搭上去,像是陇紧一个没落的朝代,确切地说是加固和整修一种历史文化,以供当代和未来阅读。

  漫步在40余平方公里的陵园,悠忽便会有一两片树叶落在脚下,仿佛掉下来的是“蟋蟀皇帝宣宗”的一则趣话,诱惑他的一帧画,或许还是神宗的一幅墨宝,也或是一则孝宗“狸猫换太子”的传说。在神路卖水果的老人们的篮子里,同时就装着某一位皇帝、某一位皇后或某一位殉葬皇妃的民间故事,你买水果的同时,许就买得了一则珍贵的历史上从未记载过的逸闻趣事。在苍松翠柏浓荫覆盖下长大的子民们,不知为什么在灵魂的沟壕里掩着这样深的皇帝情节?不知为什么在他们的大脑里总把自己看成是皇亲国戚的一族?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守陵人吗?一种不能割断的文化的哺育和福泽恐怕是永远鲜活的精神宗教。

  对历史寡识的我多发幽思,体会的自是明朝200多年某一个具体的又自然的日子,那种斑驳,那种衰朽令人产生一种苍茫的无奈的过客般的流浪的感觉,让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隐隐约约的情绪,只好沉默。这种沉默是一种十分老辣的情愫,是自然的亘古和岁月的亘古对灵魂的没有提防的撞击。被岁月抚摸了几百年还郁郁葱葱的生命,我们抚摸时倘若没有点滴的深沉情绪,我们的心就会在苍老中死去了。

  读十三陵,要读十三陵“天人合一”的美,读十三陵的大美。在我眼里,十三陵是一身超然、不浮躁也不清高,更没有板起面孔说自己不凡,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碑一门,点点滴滴抒发了人与自然与社会、与政治的沉思。十三陵的整体结构、建筑、走向、色彩、包括云烟、山峦、树木等起伏错落的节奏感、秩序感、是力的美的自然律动,似乎传出了风水术士,皇帝以及工匠们对宇宙变化与世事代谢的深长的参悟。我曾穿咸阳、行塬上,观汉唐帝王之陵墓,也驻足骊山脚下迎秦陵之秋风,感觉“唐因山为陵”,高阔是高阔了些,但显孤傲、寂然、太裸露了,无隐。始皇陵,宏大、霸气、壮哉,有王者风范,但少曲。中国风水学讲究隐、曲,“贵曲者,文也”,所谓“曲径通幽处”。十三陵摒弃了前朝众多皇陵的缺点,顺乎其然,不肆破坏,重视规划、协调、比例等风格,使得陵园极具美学价值。行笔至此,真要感谢那位江西籍的风水术士廖均卿,他自具眼光,相中了这片“吉壤”——陵区四面环山,背后燕山山脉颜面,如奔腾巨龙,中部川原开阔,水流曲折交错,山峦映带、碧草萋萋,枝柯蔽空、浓荫匝地,可谓山川淑气,钟灵毓秀。十三座陵分布在东、西、北三面山麓上,像极高明的围棋手布下的十三枚棋子,达到了天造地设、天人合一的极美境界。从前朝的天人之争,到明朝的天人合一,这是人类的彻悟,是对宇宙秩序的尊重,也是一个皇帝,一个王朝首次对“生态宗教”的实践和崇拜。

  曾有人对我讲,坐飞机鸟瞰十三陵,其布局像“卍”。我无此福分,上天一游不敢枉同,凭一张游览图仔细观察,更像“入”字。我不知“入”形在风水上怎么讲,可知的是明朝皇帝很相信风水之说,他们出生时,或依辈分按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名,我相信他们死后的陵墓也一定不会不在无行中,生前辉煌万千,死后还要让灵魂静憩在纯美的风景里。风云舒卷数百载,留下的十三陵在阳光下闪烁其美学之光,遂使天寿山下的一方水土,自然和历史的古韵俱足。

  十三陵的选定布局,显示了朱棣不拘一格、依山抱水、顺乎自然的理念。数百年前的一位皇帝对自然的环境的实践和认识让后人为之刮目。当然也要感谢清朝雍正帝和乾隆帝二位,他们不但不捣毁明陵,还下令保护、修缮,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举动,对前朝和对自然的充分的雅量、大度、开明和自信。十三陵这是这样,才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尊重自然的取向及宏伟的风格向人们传达了中华民族悠悠丰富的皇权文化,展示了古老的东方文明。它的价值在历史的长河中是永存的,正因为此,十三陵才能荣获世界文化遗产之殊荣,他的魅力震撼了世界。十三陵,绝版的十三陵!

  我离去时却抖落不掉肩上的一抹斜阳,正像历史抖不掉晚明的凄景。回望陵园,几分辉煌,几分颓败,有的换上“新装”,有的“故衣”依旧,我庆幸十三座陵未被一概披上“新衣”,这倒不是怀旧,从历史角度讲,荒凉颓废更能唤起美感,沉重的美感,悲壮的美感。历史的价值,在于真实;古迹的价值,在于能证明历史;人为地抹去岁月的刻痕,其历史信息就不能真实传递了。辞别十三陵晚风送我归去。明朝在背后。现在化的昌平城华灯以上,远天好灿烂。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