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阿联酋] 常 琪
5•12汶川大地震已时隔一年多,在过去的300多个日日夜夜中,灾区的一切,都在废墟上艰难重建,重建的不但有建筑与制度,还有家庭、家园、人心和希望……大劫之后藏起大恸,灾区人民重新建设和憧憬未来。
2009年5月29-31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侨联副主席林明江先生等一行访问阿联酋,我有幸全程陪同。当林副主席在华侨华人座谈会上,高度赞扬阿联酋华侨华人在祖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时,齐心协力,慈善救灾动人事迹时,一年前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在灾区的种种经历,从记忆深处涌上心头。
2008年5月11日,我从迪拜飞回北京,参加历时两年、每两个月上课一周的清华大学卓越领导班的学习课程。5月12日那天是星期一,下午的课程刚刚开始,学校的一位老师惊慌来到教室,告诉同学们四川发生特大地震,通讯全部中断,情况相当不好。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无法再平静地上课,新闻画面中残垣断壁、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场景,牵扯着我们的心。
当全国各地都在发起抗震救灾捐款行动时,5月15日,我们班每个同学也自发捐款,力图能尽微薄之力。我作为发起人之一,自告奋勇要求代表清华大学卓越领导班同学前往灾区捐款,并尽赤子之心加入志愿者行动。5月16日从北京出发飞往成都,飞机降落时,看到解放军官兵在紧张搬运从各地运来的救灾物资,而一个个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被运上飞机迁往全国各地治疗的场景,更是强烈冲击我的心:当鲜活的生命在地震中无以幸存,个体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之时,心里头开始憎恨远比想象要严重的地震。当天傍晚,我就来到成都附近的彭州,在政府设立的抗灾救灾点,和很多志愿者一起搬运货物,开始了我正式的志愿者工作。在紧张、忙乱又需要我们每个人尽快行动的搬运中,我甚至来不及去正视灾难的破坏、灾民心里的挣扎、灾后艰难的重生等需要持续关注与重视的现实。
第二天,在当地同学帮助下,我拿到政府特批的抗震救灾通行证,步行前往彭州龙门山镇。一路上到处都是残酷得几近狰狞的废墟,救援队伍日夜穿梭其间,开阔地带和河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偶有哀嚎声刺穿夜空,让人不忍触目;当途经小鱼洞大桥,看到大桥已经完全毁掉,当即眼泪溢出,再也无法自制。天空虽有太阳,心里并不温暖;山间雾气撩人,清风拂面,却总有阵阵阴冷之感。
19日14:28分,举国哀悼,默哀鸣笛三分钟后,我们一行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抱头痛哭。这些天所见所闻——一些灾民在帐篷里无数次地哭晕倒,一些灾民数日无以下咽;幸存者从废墟中挣扎出来,却满世界再也找不到自己的亲人,从此巴山蜀水,天各一方;曾经熟悉的家园,如今却化作残垣断壁,物是日非,生计无希。
16日至27日,我和其他志愿者奔波往返于彭州和绵阳,尽量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日日夜夜和灾区人民一起清理废墟中的微薄家什,搭建帐篷,联络搜索灾区人民疏散的亲人;和解放军一道搬运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运来的救灾物质……我们的参与让惊慌无助的灾民感动并感到温暖,处处体现地震无情、人间大爱的动人场面。
因时间关系,我于5月27日返回北京,离开国内回到阿联酋。因救灾中灾区无法接受学校建设捐款,三个月后我们清华大学卓越领导班组织的同学前往灾区举行了一个捐款仪式,我却因身在国外,无法回到曾经做过志愿者,魂牵梦绕的地方,甚为憾事。往事如昨,唯有在灾区的点点滴滴,刻骨铭心,悲凉和痛楚渗入骨髓,长时间无法释怀。愿逝者安息!
如今,2008年5•12大地震已经过去整整一年,有些志愿者留在了灾区参与重建,有些回到自己原来的工作领域。那些经历,我终身难忘,给予我诸多深刻启示,惟愿爱心延续,观念更新,永远珍惜拥有的一切;更愿上天对人类生灵,多一些恻隐之心……
现在,灾区人民在世界各界关心和帮助下重建家园,祈祷2000多万人在灾后的土地上,建设和憧憬未来,快乐、健康地生活每一天……
(常琪,阿联酋C.Q中国贸易集团公司、迪拜非凡商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阿联酋中国商会理事,湖南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