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陈三立、陈寅恪父子与北京旧居
     

  文/ 朱小平

    北京西四白塔寺往西历代帝王庙旁有个胡同叫姚家胡同,其中3号院至今犹存。这里曾居住过清末有名的维新政治家、诗人陈三立和他的儿子——国学大师陈寅恪。

  陈三立(1853-1937)是清末民初知名度极高的人物,原名成牧,12岁时改名三立,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进士出身,官吏部主事,参加过戊戌变法,又是清末民初诗文宗伯,与湖北浠水陈曾寿(陈是溥仪皇后婉容的老师)、福建闽侯陈衍并称“海内三陈”,名震海内。又与清代同光年间另一位诗坛领袖范伯子(范伯子是当代画家范曾的曾祖父),不仅两峰并峙,被誉为同光体诗坛的巨擘和领袖,还结为儿女亲家(陈三立长子陈衡恪娶范伯子之女范孝嫦)。我记得当时《同光诗坛点将录》将陈三立列为“呼保义宋江”,可见诗名之重,无怪时人誉为“吏部诗名满海内”。

  陈三立不仅以诗文驰誉,在政坛亦为一时之翘楚。他的父亲陈宝箴为湖南巡抚,于戊戌维新时积极推行新政,罗致和保荐过不少维新志士,如黄遵宪、谭嗣同、梁启超、杨锐、刘光第、林旭等。陈三立亦曾多所参与规划、襄助,他与湖北巡抚潭继洵之子谭嗣同、户部侍郎徐致靖之子徐仁铸、两广总督陶模之子陶葆廉并称为清末“四公子”,一时颇受时人瞩目(亦说四公子中或有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广东水师提督吴长庆之子吴保初)。

  陈三立于光绪八年(1892)壬午乡试中举,于光绪九年癸未、十二年丙戌、十五年已丑三次进京应试,列已丑科三甲45名。历任吏部行走、主事。据考,此时居于宣武杨梅竹斜街。后因倦于酒食征逐,请假回湖南随父襄助纳士招贤,论文讲学,《民国人物碑传集》尝谓湖南新政如时务学堂、湘报馆、南学会等创立,天下俊贤齐聚长沙,“皆先生所赞襄而罗致之者也”。百日维新失败,因杨锐、刘光第、谭嗣同均为陈宝箴所荐,陈三立参预新政,故那拉氏下诏谕严谴陈宝箴、陈三立父子“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光绪朝东华录》)。此后,褫夺官职的陈宝箴携子陈三立隐居南昌城西西山,傍夫人墓筑室,光绪二十六年“微疾”以七十龄逝。但野史史料载陈宝箴乃被那拉氏“赐死”,实为“自缢”。同年,陈三立携家迁南京,在家中创办了颇具现代化色彩的思益学堂,除四书五经,亦有数学、英文、音乐等课程。陈三立之子陈寅恪及茅以升、周叔弢、宗白华等都为此学堂之学生。

  后来,清廷虽开复他的官职,但陈三立却不肯再仕,其赠梁启超诗中明志云:“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专心致力于古诗文辞创作和思益学堂教务,而且陈三立思想并不守旧,于光绪二十年(1902)春始,自费送子陈衡恪(师曾)、隆恪、寅恪兄弟赴日留学。

  陈三立诗风宗韩愈、孟郊和江西诗派鼻祖黄庭坚,词句深邃隐晦。他曾将诗稿交“同光体”的另一位领袖郑孝胥删定,郑大为赞赏,称其“源虽出鲁直,而莽苍排戛之意态,非可列之西江社里”。梁启超称他“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饮水室诗话》)。当时诗坛是将三立老人奉为泰斗地位的,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陈三立的古文也颇有成就,后人评其为“兼有《后汉书》、《三国志》的长处,绵密精炼,又含蕴桐城派注重义理、书卷、考据和行文雅洁的特点,自成一家(吴定宇《陈寅恪传》)。陈三立盛名之下,后学请教颇多。但他无架子,极平易近人,对后学每每循循善诱。但对权贵,陈三立却不无啸傲之态。1932年9月,陈三立在庐山松门别墅过八十大寿,门生故旧毕至,陈演恪及兄弟均往祝寿。正在牯岭避暑的蒋介石闻讯派人持寿金来贺,却被陈三立严拒。

  陈寅恪1926年7月至北京清华国学研究院报到,1928年与台湾巡抚唐景崧之孙女唐筼结婚。1929年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由广州迁北平北海静心斋办公,傅斯年聘陈寅恪为该所历史组研究员、主任。当时陈寅恪已为清华中文、历史两系教授,住清华园新西院三十六号寓,因两处不便,故在城内租赁西四牌楼姚家胡同三号四合院,宽敞且舒适,随后将父亲陈三立由南京接来,并安装了当时尚为稀有的电话。陈三立与儿孙辈娱享天年,甚为含饴。陈家儿女周末与老人欢聚,遇天气晴朗之际,老人还同儿女们遍游京郊名胜西山、八大处等地。

  陈三立1933年迁京一直到1937年逝世皆居于此院,共住四年。他初到北京时,一向被视为遗老,但他为人颇正直,恪守道德,特别注重民族气节。他初到北京时,谒见他年轻时的座师陈宝琛(宣统帝溥仪的师傅),时陈宝琛87岁,陈三立也已82岁,白发盈耳,但不顾别人劝阻,仍行叩拜之礼以尽弟子之仪。观者都为这“白头师弟”的一幕而感动(《一士类稿》)。当时在场的郑孝胥、罗振玉看他如此遗老风度,便拉拢他去伪满洲国追随故主“排班”,但陈三立却以此为汉奸行径而凛然拒绝。陈三立与郑孝胥同属“同光体”诗派,从此之后即与其割席断交。同与郑孝胥断交的陈衍曾与人谈起陈三立与郑孝胥的区别时说:“你不要看散原小事弄不清楚,你要知道他对于国家大事,他看得十分清楚呢”。1936年,曾克耑至姚家胡同拜谒三立老人,多年后回忆:“……和他讨论时局和政府措施,他都能见到大处,并不像一般遗老的看法。他对于国家民族的复兴,是寄有绝大希望的;他对于外族的侵凌,是绝端痛恨的”(《陈散原其人其诗其字》)。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三立老人日夜不安,特订上海航空版报纸,“报至则读,读竟则愀然若有深忧。一夕忽梦中狂呼杀日本人。全家惊醒”(《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七•七”事变后,日伪当局以他名望,意欲诱使其出任伪职。多次派人至姚家胡同陈家游说,老人坚不理睬,断然拒绝。日伪竟在姚家胡同宅前布下侦探监视与威胁。老人知之大怒,令女仆持帚驱赶。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倭寇凶焰,老人情绪低沉,纵有儿辈劝慰,亦忧愤难平。病卧后逢来探望者,辄询问:“时局究竟如何,国军能胜否?”偶传中国军队胜利,老人必详问是否确切。尝有悲观者云中国非可敌日本,必弃平津而至全国,老人怒目而斥:“中国人岂狗彘不若,将帖然任人屠割耶?”言毕不再进食及药,誓以死明志。平津沦陷,老人闻后伤绝悲号:“苍天何以如此对中国邪!”绝食五日后,于1937年9月14日气绝而逝。终年85岁。

  陈三立在《清史稿》中无传,但陈三立与他的父亲陈宝箴,两个儿子陈衡恪、陈寅恪皆入《辞海》,祖孙三代四人,可谓史无前例。陈衡恪为陈三立与第一任妻子罗淑人所生。陈寅恪为陈三立续弦所生,寅恪的妹妹嫁与俞大维,而寅恪之母恰为俞大维的嫡亲姑母,是真正的“两代姻亲”。至于俞大维与蒋经国做了儿女亲家,那是题外之话了。

  陈三立除有诗集外,其子陈隆恪编辑有《散原精舍文集》。陈三立的书法亦颇可观,其取法黄山谷,参以北碑,而自写胸襟。尝自称“字第一,文第二,诗第三”。但就是这与“乌、方、光”之“馆阁体”迥异的书法使他在丙戌科殿试上“楷法不中律,格于廷试,退而学书”,三年后再次来京补已丑科殿试才过关。今天北京成贤街文庙里的进士题名碑上,还有陈三立的名字。所以,时人不仅仰慕陈三立的诗文,来到姚家胡同吁求其墨宝者也很多。另外,鉴于陈三立父子的名望,姚家胡同实在是一个名流沙龙,来此拜访的名人可以排成一长串名单。陈三立逝世一个多月后,陈寅恪兄弟为之料理后事,陈寅恪一家未及将丧事料理完毕(未满“六七”),便携妻女及佣人于1937年11月3日,离开姚家胡同3号,向长沙逃亡。80年白驹过隙,这座名居不再诗声朗朗、人流不息,它已经变成一座大杂院了。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