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 【字体 】【打印
库车民族文化撷英
     

  文/ 周均美

    祖国广袤的西北疆域,山峦起伏,沙土纵横。如今看似人迹罕至的地方,二千年前驼铃叮铛,旌麾飘扬。商贾和军旅的使团千百年来穿梭于中原和西域之间,踏出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在这条丝绸之路上,天山中段和塔里木盆地之间,绵延的群山和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怀抱着一片绿洲—库车。

  库车古称龟兹(音qiuci)。唐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为“屈支”,从焉耆西行二百余里,“逾一小山,越二大河,西得平川。行七百余里,至屈支国。屈支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宜糜麦,有梗稻,出蒲(葡)萄、石榴,多梨、柰、桃、杏。土产黄金、铜、铁、铝、锡。气序和,风俗质。文字取自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服饰锦褐,断发巾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

  史志记载,古西域大国龟兹,与中原内地交往历史悠久,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曾有重要地位。西汉时,龟兹是天山南部最有影响的王国之一,古国都城雄伟,素以出产良马、耕牛和细毡、香料著称;善制金属刀器,善酿葡萄酒。与汉朝关系密切。公元前60年,汉朝置西域都护,龟兹受其管辖,国王及其下属皆配汉印绶。公元91年,班超定西域,设都护府于龟兹,遣卒戍屯、引水开渠,龟兹的农业开始兴盛。这种类似监护的行政机构对巩固中原地区和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西域地区的生产,保护东西商路畅通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龟兹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后,经济更为发达,魏晋时已能种植水稻,并成为西域的纺织中心。龟兹生产的白绁子布、花蕊布、织锦等远销各地。

  龟兹是古代中外交通要道上的著名商埠,汉时即有中原富商和胡商在此定居。胡商主要来自当时的大秦、波斯和阿拉伯等地。唐开元时,龟兹向胡商征税以供军政之需。唐朝也在西域设有五个征税点,龟兹即是其中之一。除了玄奘记载的,“屈支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外,还有“汉兹二体五铢钱”。它与留存至今的“汉人渠”遗迹和烽燧遗址一起,成为汉朝与龟兹共同发展经济,联合抵御匈奴的历史见证。

  宋元之交,“苦叉”(库车)之称见于史书。元明之际,战事不休,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库车的生产和社会发展受阻,其历史地位和政治重要性有所下降。据《库车县志》记载,明清时期,库车的维吾尔族人口不断增多;至清末民初,增加了柯尔克孜族、满族、俄罗斯族、乌兹别克族等民族的居民。从此,库车居民以维族为主,汉、回次之,其他民族人口较少。作为库车主体的维吾尔族人民,一方面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优势和特色,一方面吸收、融合其他民族的经验和智慧。众多民族的文化、工艺、农艺和艺术,对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反之,西域的经济文化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内地社会、文化的发展。其中对汉文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西域的音乐、舞蹈,俗称“龟兹乐”。

  “龟兹乐”又称“俗善音乐”,史书多有记载。前秦太安元年,龟兹乐便开始大量传入中原,尤其风靡北朝,当时各国的宫廷歌舞深受其影响。北齐文瑄帝酷爱龟兹乐,常亲自击鼓与乐队合奏龟兹乐。齐成武帝、齐后主时,西域歌舞风至高潮。随突厥公主陪嫁到北周的龟兹著名音乐家苏袛婆,不仅长于作曲,而且精通乐理。他创制的七调十二律,大大发展了内地原有的乐理。至隋,不同风格的龟兹乐更使隋朝音乐“妙绝弦管,新声奇变”。龟兹音乐家白明达由隋而唐连任两朝宫廷乐师。他融“胡声”于汉族宫廷乐,创作了许多新曲,如后来广为流传的《春莺啭》《火凤》《泛龙舟》《同心结》等,都是历史上的名曲。可以说,龟兹音乐从音乐理论到创作实践,都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宝库。当时龟兹不断向内地派遣使者,携带乐舞艺伎是不可少的主要项目,由此逐渐形成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音乐与中原音乐相混合的乐曲。这种“戎华兼采”的乐曲备受朝野喜爱,其时因奏演歌舞而被封为高官的乐工舞伎不计其数。龟兹的音乐连同乐器,不但倾倒中原,而且漂洋过海,扎根东南亚。

  源于古称小月氏,南北朝时称为“羯人”的打击乐器羯鼓和龟兹创造的筚篥(现称巴尔曼),在唐代十分流行。唐玄宗极喜羯鼓,常亲自演奏,并创作羯鼓曲若干首,著名的《霓裳羽衣舞》中就有龟兹乐的成分。其他多种乐器,如来自西亚的曲颈琵琶、铜钹和贝,龟兹固有的五弦琴、排箫、答腊鼓(似现在的手鼓),羌人的横笛等,同中原的乐器筝、笙、阮咸、竖箜篌、腰鼓等都被同时广泛使用。有趣的是,龟兹人发明的筚篥,一千多年前传入朝鲜半岛,至今仍是那里流行的民间乐器。越南人演奏的“皇帝盐(炎)”,据《梦溪笔谈》考证,此曲是随羯鼓一同由新疆传入越南的。曲颈琵琶、铜钹和贝随佛教从印度经西域传到中土;而印度演奏的《秦王破阵曲》则由中国传出,这个曲子也有浓重的龟兹乐味。此外,龟兹乐中常用的排箫,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后,再传到南美洲,至今仍是匈牙利、罗马尼亚及南美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中国本土失传,反倒以为是洋乐器,需要“引进”了。

  与乐曲和乐器同时传入中原内地的,还有别具风情、优美动人的龟兹舞。在历代史书和文人的诗词中,都可见到对这种风格独特的舞蹈的生动具体的描述。《旧唐书•音乐志》关于龟兹舞的记载:“工人皂丝布头巾,绯丝布袍,锦袖,绯布袴;舞者四人,红抹额,绯袄,白裤帑,乌皮靴。”杜佑的《通典》中对此也有描述:“初声颇复闲缓,度曲转争躁……或踊或跃,乍动乍息,跻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唐段安节在《乐府杂录》中描述“胡旋舞”:“俱于一小圆毯子上舞,纵横腾踏,两足终不离于毯子上,其妙如此也。”白居易在《胡旋女》诗中则用“回旋飘飘转篷舞”,“奔车轮缓旋风退”等句子赞叹“胡旋舞”即龟兹舞的高超技艺和奇特舞姿。

  这些千姿百态的优美舞姿与手持各种乐器的演奏者们的形象在库车流传于世的另一历史文化瑰宝—龟兹石窟中得以充分体现。龟兹石窟中壁画所保留的人物形态、舞姿和乐器,都表现出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画中人物多有双臂高擎的姿态,男子或蹲裆或踢腿;女子则移项弄目,或舞彩带或托花盘,有的击掌有的弹指,个个活龙活现,与现在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非常相似。画中人有单有双,或弹弦或吹笛,线条优美流畅,人物外形、动作惟妙惟肖、生动简明。

  由于石窟的修建与佛教东传密不可分,因此壁画上的人物形象有的保存了印度或犍陀罗文化色彩,有的具有希腊或波斯艺术的成分,也有的带一些汉族及回鹘族的特点。这些人物的面目、身材、神态动作,无一不显示出龟兹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特点。龟兹石窟的壁画,为研究丝绸之路,也为研究音乐舞蹈艺术和宗教,提供了极珍贵的形象资料。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龟兹,长期被奉为国教。龟兹国内曾建有千余座装饰华美的寺庙。佛教修行多建石窟。龟兹石窟以克孜尔和库木吐拉为代表,分布于现拜城、库车、新和等七处,有洞窟500多个。这些石窟有多种用途,主要分为专门陈列佛像圣物、供高僧讲经、僧尼修炼居住、埋葬尸骨、储藏物品等几种,石窟根据不同的用途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建筑形式。石窟中有佛像雕塑、壁画丹青和各种文字的题词。文字题词主要有汉文、龟兹文及回鹘文;壁画内容为佛经故事和佛教人物。据志书记载,龟兹石窟的壁画存有许多裸体人像,其数量之多居全国各地石窟之首。壁画中的飞天像,衣裙飞舞,动感强烈,是龟兹石窟画中最美的形象。作为佛教世界的景观,壁画中还有意境幽深的山水画和栩栩如生的动物画。画法、技法有印度式的凹凸法和中国式的线条法,更多的则是龟兹独创的绘画风格。

  龟兹石窟成于魏晋,鼎盛于隋唐时,宋朝末年逐渐衰落。至公元14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东传。长期的教派之争,伊斯兰教最终取代了佛教,从此富于阿拉伯色彩的文化开始流传。库车经历了漫长而缓慢的变迁,保存了珍贵悠久的历史遗迹和艺术真品。

  从库车的艺术品中,人们可以充分体悟文化的多元性、交融性和民族性、地域性。库车风格独特、形式完美和谐、底蕴深厚的艺术成果,无论是音乐舞蹈,还是石窟艺术,都不仅仅是由我国中原和西域多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所造就,它们还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互相渗透、互相融汇的结果,是众多民族的智慧和劳动共同的结晶。

编辑:史词】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