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侨史钩沉 【字体 】【打印
法国外籍兵团华人参军史
2008年11月13日 13:07  来源: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资料图片:一战期间朱斌侯(右二)与法国飞行家。

  世界空战史第一华人

    法军司令部对他的评价是:“勇敢、机敏、忠诚”,其事迹登入官报,通报全军,并给予奖励。

  法国的外籍兵团成立于1831年,当时的法国正陷于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战争的泥沼,法军伤亡惨重,国内舆论一片抨击。

  为鼓励外籍士兵为法国而战,法国政府颁布法律,允许官兵在兵团服役5年后加入法国籍。现任法国总统萨科齐的父亲亦在外籍兵团服役5年后才拥有法国国籍。时至今日,“外籍兵团“成员来自150多个国家,法国通常都把最艰难的军事任务交给外籍兵团来完成。

  来自中国的朱斌侯当时加入外籍兵团却并非为了法籍。据史料记载,他生于1885年,14岁赴法留学,1903年毕业回国。在国内少数人赴欧学飞行的影响下,1913年再度前往法国学习飞行,就读于法国的航空学校。“一战”爆发后,富于冒险精神的他主动加入法国志愿军,成为该兵团飞行员。

  在担任航空队飞行员一年零一个月期间,朱斌侯数次参战,在空战中击落敌机多架。他的最辉煌战绩当数击落德军第三航空队司令官埃瓦尔德·冯·梅冷蒂。

  当时国内的《青年杂志》(即后来五四运动中的 《新青年》杂志)以“欧洲飞机阵的中国青年”专文报导了朱斌侯的生平和战功。法军司令部对他的评价是:“勇敢、机敏、忠诚”,其事迹登入官报,通报全军,并给予奖励。

  一战结束后,朱斌侯从欧洲回国,后通过开办航空学校等形式继续飞行活动,还曾就职于中华民国交通部,后来患风湿病逝家中。

  著名军事航空史学者马航福的文章表明,朱斌侯是载入世界空战史的第一位中国人。但亦有人考证,朱斌侯当时并非加入外籍兵团,而是参加的法国正规军。“至今法国外籍兵团还没有空军,只有两个伞兵团,成立于1950年代的印度支那战争期间。”

  查阅法国外籍兵团历史档案,在五六十年代的外籍兵团名录上,至少看到过十来位疑似华人士兵的姓名,但国籍大都来自越南和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谁是法国外籍兵团第一人已难考证。有迹可查的比如巴黎知名侨界人士蔡垂彪的父亲,一名柬埔寨华侨,曾于1930年代在外籍兵团服役。

  中国人晋升不容易

  他加入法国国籍时去中国大使馆办手续,工作人员好奇地问他能挣多少钱,他想了想说,跟胡耀邦差不多。“根椐外籍兵团档案记载,我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加入该兵团的第一个华人。”现为巴黎多多大酒楼老板的胡永多笃定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作为华人士兵参加外籍兵团三十年历程的见证人,胡永多几乎是本活字典。

  他出生于1952年,来自浙江文成县的偏僻山村,1979年初持旅游签证来到法国。当时他的叔叔胡志湾担任中国国民党法国党支部负责人。留法期间,胡永多经巴黎第三大学一位教授的指点,了解到融入法国社会的便捷途径是加入外籍兵团,1980年5月,他正式迈入外籍兵团军营大门。

  胡永多当年的老连长、如今的里昂军区少将扎韦·朗贝赫告诉他,当初许多连队都不想要他这个中国人,害怕是共产党派来的特务。因为来自红色中国的第一张面孔,胡永多也感觉自己被特别“关照”了三年。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81年,他本可以去南太平洋执行任务,途经北京休息三个小时。一直想家的胡永多非常高兴,就给家里人拍了封电报希望在北京见面。但第二天军团便宣布更改计划,改经加拿大,连长也被上级处分。胡才恍然大悟,自己的举动被严密关注着。

  当时的外籍兵团士兵工资是每月九百多法郎,折合成人民币三四百块钱,仅与法国人最低工资标准看齐,但已经是当时国内普通教师收入的十几倍。合同期满后,胡加入法国国籍时去中国大使馆办手续,工作人员好奇地问他能挣多少钱,他想了想说,跟胡耀邦差不多。

  在法国,第一次掀起华人入伍高潮是 1984年至 1986年,胡永多在台湾人开办的《欧洲日报》上连载“黎巴嫩战地日记”,许多华人青年看到之后纷纷应征,第一次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种解决身份的方式。毋庸置疑,华人加入外籍兵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居留权,但也可以得到许多其他的收获,比如学好法语和学会开车等。在黎巴嫩期间,为了保护一位当地平民,胡永多负了轻伤,为此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法国保卫国家银质勋章和法国勇敢战士铜十字勋章。

  外籍兵团主要分为士兵、士官和军官三个阶层,华人由于普遍在干满五年合同后,拿到法国身份就开始创业,更由于法语水平和教育程度等原因,鲜有位列高级职位者。一战期间的空战英雄朱斌侯曾经是上士。而胡永多的朋友张明俊在巴黎征兵站工作将近15年,目前担任中士军衔,相当于排长一职,但这已经他所知在外籍兵团目前军职最高的华人了。

  外籍兵团华人士兵退伍后大多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胡永多认为,相对于其他群体,外籍兵团退伍兵事业成功率更高,也更坚强,无疑是当兵的历史让他们历经磨练。

  破例成立华人战友会

  反倒是前苏联、东欧那些国家,人数很多,却始终没有自己的组织。他们参军,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退役后,通常都回国了。

  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后,二十多名华人士兵从伊拉克归来,个个光头,出现在巴黎街头,吸引了无数眼球。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对他们进行了报道。不久就在巴黎华人青年中再次掀起当兵热潮,几乎每天都有人去征兵站报名。

  据统计,自胡永多迄今已有八百多名华人在外籍兵团经受考验。籍贯也已经由早期的温州人扩到各个地区的人,一般兵种有伞兵、工兵和装甲兵等。

  1995年,由于一位华人战友患癌症去世,身后留下两个不满三岁的小孩,战友余三明、杨卫国等人帮助料理后事。他们动起了成立战友会,以方便战友之间组织联谊活动和互相帮助的念头,于是向外籍兵团老兵协会总会提出申请。

  不料协会成立的过程却充满曲折。根据法国政坛对种族主义的避讳,老兵协会总会不希望在军队内部出现单一民族的协会。经过反复交涉,担任总会常委的胡永多联合他的老朋友、前北约总司令、四星上将伊万·德·凯赫码本,一起说服其他23名总会常委,终于同意了华人退伍兵成立协会。协会的中文全称“法国外籍兵团退伍华人战友会”印在法国国旗上作为会旗,中间是外籍兵团统一的标志。会址位于巴黎北郊的欧拜赫维里耶市,华人聚集地。协会设有几间教室,会员的小孩都在这里学习中文。办公室的一角是个小酒吧,架子上摆着红酒、啤酒、威士忌和茴香酒等,战友共同特点都是穿黑T恤衫、牛仔裤,理着平头,说话时喜欢抱着双臂。

  战友会刚成立那几年,有些边缘化,直到2004年才获准在中国驻法大使馆登记,也才获得机会作为社团参加华人社会的一系列庆祝活动,踏入主流。华人战友会是外籍兵团的第一个成立的战友会,此后韩国效仿。反倒是前苏联、东欧那些国家,人数很多,却始终没有自己的组织。他们参军,就是为了养家糊口,退役后,通常都回国了。

  今年,外籍兵团要建一个博物馆,资金主要是自己筹集,华人战友会捐出了5万欧元,这是所有战友分会里捐得最多的。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外籍兵团华人战友会也在两个小时之内通过电话等形式募捐5万欧元,还在法国侨学界举行的支持北京奥运会万人集会上,出动了四十多名华人士兵,维持治安,防止支持藏独人士前来捣乱。

  现任会长余三明说,华人战友会能够成立,说明法国军方认可华人士兵对法国的贡献,对于协会未来的发展,他希望在法国社会的主流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也希望搞好下一代的教育,时刻不忘自己永远是中国人。(南方周末特约撰稿司徒北辰 李桦)


编辑:王海波】
 
请您评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侨网立场。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