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鹭江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本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炮兵副司令黄登保的小册子。书中,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杜常青赋诗一首,称赞黄登保是“驰骋万里岂百战,巧使神炮无虚发”。而曾任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和沈阳、北京等大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还为该书写下“炮兵名将,功在千秋”的题词。不必说,这些评价都是很高的。
在导弹部队未出现之前,炮兵因其攻可扫清前沿阵地,防能切断敌人后援,所以在近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十分重要。1938年1月间,八路军总部炮兵团成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的前身。8个月后,时年20岁、从菲律宾回国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的华侨青年黄登保,便加入到炮兵团的行列。在团里,他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由于训练刻苦,作战英勇,还被授予“贺龙炮手”的称号。从这个时候开始,黄登保便与炮兵结下了不解之缘。
解放战争时期,黄登保随延安炮校进入东北,先后任炮兵团团长、炮兵师参谋长等职,直接指挥多次炮战。1947年6月配合一纵二师攻打四平,在团政委等多人牺牲的情况下,他排除万难,坚守阵地,为后来的总攻创造了条件。1948年1月,他指挥炮兵配合二纵作战,全歼国民党新五军,并活捉军长陈林达。1949年1月,他参加天津攻坚战,率部支援一纵二师从西部实施主攻。他指挥炮兵把5米高,2至5米厚的围墙打开一个30米宽的突围口,为我军步兵进入市区聚歼守敌铺平道路。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八师奉命入朝作战。黄登保先后任该师副师长、代师长,参加过第一、二、三次战役和夏、秋季防御战役等,战功卓著。其中,黄草岭阻击战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史上留下一个光辉的范例。1950年10月底,敌人在几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对东线黄草岭我军阵地发动连续猛攻。经过12昼夜激战,炮兵支援步兵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摧毁他们的坦克、汽车40余辆,歼敌2700余人。这次阻击战,有力地配合了西线作战,为志愿军取得出国后的首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从朝鲜回国后,1952年,黄登保被刘伯承元帅点名调南京军事学院任炮兵系副主任,以后又参与创建炮兵学院。1958年他被调至军委炮兵技术部任副部长,参与第二炮兵的筹建工作。第二炮兵独立成军后,他先后任司令部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在此期间,他不仅重视炮兵的教育训练、基层建设,而且对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以及援越抗美作战如何发挥炮兵的作用,提出过一些很有见地的建议。
黄登保,1918年出生在厦门的一个华侨家庭,他17岁赴菲律宾谋生,在那里生活过几年。由于有这样的经历,因而在军中退出第一线后对侨务格外热心。1984年,他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侨联副主席后,为侨界所做的两件事颇受称赞。一是1985年率团慰问广西归侨,并对那里6个华侨农场进行深入的调查,后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其反映及相关部门的报告,作出了《关于国营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从而迈出了华侨农场脱贫的第一步;二是1986年率中国气功武术团访问南美6国,演出39场,观众近10万人,既慰问了侨胞,又在海外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1988年8月12日,黄登保因心脏病猝发去世,享年70岁。(潭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