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给侨乡江门的百姓留下最深刻的慈善记忆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在2月9日举行的慈善万人行起步仪式上,不论是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还是公务员、工人、学生,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汶川大地震后,侨乡江门各界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情景毕生难忘。”据统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江门市共募集抗震救灾捐款1.5亿多元。
震灾无情 侨乡有爱
“汶川地震后,我从电视上看到受灾情况后非常难过,决心要帮助灾区。”旅港乡亲伍威权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伍威权先生正在加拿大探亲,但他心系祖国,情系灾区人民,很快就决定通过蓬江区慈善会与冯氏慈善基金捐款逾百万元给四川灾区。
“很多海外华侨社团不断向我们询问如何向地震灾区捐款。”来自江门市外侨局的陈霄说。地震发生后,市外侨部门接到一大批虽然身在国外但心系家乡的旅外乡亲打来的电话,他们热切希望能尽上自己一份绵薄之力,纷纷踊跃捐款奉献爱心,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江门市慈善会陈芬容回顾了去年汶川发生地震以来市慈善会接受捐赠的情况,侨乡企业、群众踊跃捐款捐物,印象最深刻的是3个70多岁的阿婆坐公交车来捐赠了几千元,显示出侨乡浓厚的爱心氛围。
“侨乡义工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最多一天时有500多名义工活跃在献爱心活动一线。”市义工联区淑玲说,侨乡每一个人都高度关注救灾的进展,用极大的热情和实际行动加入救灾行列,这样的爱国精神与侨乡文化息息相关。侨乡文化传统就是包容、顾全大局,就是爱国爱乡,竭尽全力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份力。
记者还获悉,大长江集团和李锦记集团的李文达先生由于在抗震救灾等慈善捐赠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国家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受到了国家主席胡锦涛等领导人的接见,其中大长江集团2008年累计捐赠善款2136万多元,李锦记集团向四川灾区捐资2300万元,为灾区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博爱精神铸就慈善品牌
爱心汇聚成流,奔向千里之外。一颗颗慈善的心,一个个平凡的身影,在江门——中国第一侨乡,就是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一个城市,铸就了一种令人钦佩和感动的境界,赋予了一种新的精神,它就是博爱。侨乡人踊跃向地震灾区捐赠迸发出的激情,离不开江门市大力弘扬侨乡慈善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持久地影响和培育了侨乡一代新人。正是这种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影响,使无数外来工与侨乡人一道自觉地加入到捐款做善事的行列,年年岁岁为慈善事业出钱出力。
而每逢正月十五举行的的“慈善万人行”,不仅展示了侨乡人的精神面貌和侨乡精神与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可喜成就,更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美德和博爱、慈善的社会风尚,成为五邑侨乡的慈善品牌。据统计,江门市自2005年以来,通过举行慈善公益万人行活动,累计募集善款3.8亿多元,救助困难群众近11万名。
随着“慈善万人行”活动持久深入地开展,“慈善万人行”活动的内涵在升华,形式在创新,“慈善万人行”的作用、意义日趋深化。慈善万人行活动不仅增添了侨乡人新春佳节的喜庆,提升对公民道德培育、文化素质,还成为江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成为侨乡新民俗文化活动和侨乡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更铸就了侨乡的精神文化品牌。(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