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3月6日电 (见习记者 周翌 实习生 陈颖) 在浙江青田,华侨回流家乡,亲身参与家乡的建设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生的力量。近年来,23名华侨放弃海外如火如荼的事业转而回家乡做起了村官。
素有“侨乡”美誉的青田地处浙江东南,总人口47万,其中23万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华侨是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的,爱国爱乡的热情强烈。近年来,侨务部门提出‘引资、引智’,青田开展‘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加上全面铺开的新农村建设激发了广大侨胞报效桑梓的热情,华侨不仅仅在资金方面为家乡做贡献,越来越多华侨放弃国外的事业投身家乡建设。”浙江省青田县侨台办主任徐向春表示,侨力资源丰富是青田的独特优势,凝聚侨力参与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
“华侨当村官有明显的优势。华侨见识开阔,理念新,创新意识强,除了有自身人脉以及资金的优势外,还能团结侨团侨界,资源更加丰富。另外,华侨本身经济实力不菲,不会有私欲,因此也获得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徐向春表示,侨界的经济资源和智力资源有利于发挥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柬埔寨华侨洪树林: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富裕
前不久,青田船寮镇朱店前村正中央竖起一幢集办公、文娱于一体的新大楼,这让全村村民,对他们上任不久的“华侨村官”洪树林着实刮目相看,更坚定了他们当初的选择。
“开始我们质疑过,觉得华侨回来会不会只是挂个名当个‘名誉’性质的村官,没想到洪村长上任后就一心扎在村里,反而把国外的生意交给别人了。”朱店前村村民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在国外,留下老人小孩,朱店前村就像一个空壳村,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洪树林当选村长后,兑现承诺,个人捐资了100万元,在村里建起了新大楼。”
在朱店前村,我们见到了这位放弃柬埔寨生意回国做村官的洪树林。“去年4月回乡探亲刚好是村委会改选,我觉得我能做点能改变村子面貌的事。所以参加选举了。”高票当选后,洪水树林回了一趟柬埔寨,安排好那里的生意后,还前往越南、泰国等地,考察当地农业开发情况。
“钱够用就好,自己富没用的,要大家富才是真的好。要像出国做生意一样,一家带一家让我们村真正富起来。”洪树林告诉记者,所谓“靠山吃山”,朱店前村成片的山林,是今后发展的要素。
“要想真正发挥山地资源,改变整个村的面貌,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洪树林说,除了出资修建新楼,他还给村里修了水泥路。“路修好了我还要开发山地资源,种杨梅、药材,村里水质很好的湖泊修成天然游泳池。再过一年你们来这里,就是很有特色的农家乐了。”利用村里的山地资源,借鉴东南亚农业开发中的经验,最终打造一个具有东南亚风情的“立体式”现代休闲农庄,是这个华侨村长的就职蓝图。
葡萄牙华侨徐定陆:青山绿水也是政绩
2008年,葡萄牙华侨徐定陆回到青田温溪镇港头村担任村委会主任。这个足迹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华侨最终回到了生养他的这片土地。“现在是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期,很多政策都是指向农村的,这个时候不回来我还等什么时候?”徐定陆是个环保主义者,他说自己竞选村干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保护农村环境,二是加快农村建设。
“我走了那么多国家,发达国际前期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不能忽视环保的,而我们有的地方却在走这样的老路。”徐定陆惋惜地说道,“工业要搞,但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更要抓,一是一二是二嘛!小时候村头的小溪,都是直接可以喝的,山上的杨梅摘了直接吃,现在村里的农作物基本上都停产了。”
“青山绿水的政绩才最难得!”根据港头村的地理环境,徐定陆当上村长后提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像港头这样青山绿水的地方,应该发展第三产业的。兴建化工类工厂,发展工业产业不适合港头村。大片的青山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财富,为了工业牺牲环境我首先不赞成。”
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徐定陆就直指向环保,徐定陆表示港头村将不再引进高污染的产业,以发展旅游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为主,目前,该村以发动群众,联合向上级部门提出“保护环境”建议书。
据悉,青田县将完善“华侨要素回流工程”,继续创造条件,挖掘和发挥侨乡优势,积极搭建华侨回乡建设的平台。同时,青田县还将开设华侨干部培训班,使“新村官”工作更规范化,使西方的观念更加贴合当地实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