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中国侨界侨乡传真 【字体 】【打印
台山端芬翁家楼:楼主和汪精卫老婆是同学
2009年06月04日 14:34  来源:江门日报   
大宅建筑精致
大宅全景

    在广东江门,提起华侨建筑的代表作,各位肯定首推开平的碉楼和谢氏立园,殊不知,在台山市端芬镇,一处叫做翁家楼的建筑群,也极具艺术欣赏和科学研究价值,有关专家誉之为“江门市洋楼别墅建筑的典范”!去年底,该建筑群已荣升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用台山当地专家的话说,除了沾不了世界遗产的光,相较于开平立园,翁家楼并不逊色于它。

  记者采访了解到,翁家楼之所以光而不亮,主要原因还是保护、开发和宣传等方面的力度不够。本文要呈现的,即是翁家楼楼主和翁家楼建设、使用过程中的故事;此外,文物部门在保护、管理和开发过程中遭遇的尴尬,也颇值得公之于众,以期引起上级部门和台山市民的重视。

  楼主和汪精卫老婆是同学

  据台山市博物馆馆长蔡和添介绍,文物部门曾经找到一位居住在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的老者翁老伯,当地人公认,他算是当时最了解情况的老人了,可惜年事已高、意识模糊了,只能通过他此前的回忆得知一些翁家楼的情况。

  翁老伯称,翁家楼最早由翁瑞正兄弟建造,而这个翁瑞正,曾与汪精卫的老婆陈碧君,以及当时的大汉奸陈公博是同学。

  翁老伯说,翁瑞正曾经在美国留学,是从国内的北大毕业后去了美国留学的。他很有头脑,走之前从国内买了很多墨砚,到了美国便送给那边的乡亲。乡亲们觉得他会做人,因此都对他很好。学成归国后,翁瑞正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发动乡亲捐钱,在端芬庙边建了一所学校,原来叫达德学校,现在改为庙边小学了。

  翁瑞正是先建了自家豪宅还是先建了达德学校?当地人对这个问题还有争议,台山文物部门也表示有待考证,不过,最知情的翁老伯认为,翁瑞正是先建了学校,然后才建起自己家的房子。

  翁瑞正在美国读了几年书,读完书他没有多作停留,第一时间就回国了。

  既然和汪伪政权高层有那么近的关系,留美归来的翁瑞正,想必应该在政治舞台上呼风唤雨吧?然而,翁老伯说,翁瑞正回国后没有在汪伪政府任职,而是在国民党台山县政府任“沙坦”(根据翁老伯所讲音译,专家查实后无此名)局局长,据说是管农业和田地的。

  在“农业”局长任上,翁瑞正做得颇有成就,但做了不久,他就跑到香港去做生意了。翁老伯说,翁瑞正很有生意头脑,在香港和澳门都有生意,其中在澳门开了一个手电筒厂,在香港开了一家茶楼。也正是因为在香港、澳门做生意赚了钱,翁瑞正和三兄弟于1927年回家盖了留存至今的翁家楼。

  据说,楼主翁瑞正有4个小孩。据翁老伯讲,翁瑞正的4个小孩和众孙,都是比较有成就的,其中大儿子的长子叫翁家灼,是香港著名的律师,曾任香港台山商会会长。

  这座宅子的大门仍是锁着的

  当初,为了建这座宅子,翁家还惹上了一起纠纷。原来,翁氏兄弟原本住在端芬庙边模范村不远处的下南村,建房时,四兄弟看上了庙边的宝脉山,但宝脉山北有个坟墓,是陈姓人家的,陈家是斗山人,据称当时在香港很有势力。陈姓人家对翁氏兄弟在此建房子很有意见,极力阻挠。

  最后,还是由翁瑞正的岳父出面平息了此事。原来,翁瑞正的老岳父也姓陈,当时是香港台山商会的会长,人中有几分薄面。

  时间一跨到了21世纪。当初翁家兄弟好不容易争取到宝地建起豪宅,而今却只留下深蒿冷壁和青苔满阶。基于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翁家楼的保护被列入政府议事日程。

  然而,蔡和添馆长却告诉记者,目前台山文物部门只和翁瑞正的长孙翁家灼联系过,他已经70多岁了。翁家其他族人,有关部门一直没有联系上。

  据介绍,直到1949年,翁家老夫人才最后从这所房子里搬走。家里其他人有名有事业,此前早已搬离这处豪宅,只留老夫人在此留守。

  外界所说的翁家楼,其实包含翁氏兄弟共建的好几幢楼。尽管建的时候颇费周折,但房子建完后也只是一个摆设,没怎么住,因为主人们主要的时间都是在香港,只是在1945年日本人占领香港后,他们带着家人回来躲过一段时间。

  据翁老伯称,翁家长孙翁家灼小时候还在庙边小学上过几年学,大学据说是在上海交大念的。学成回家后,他还组织过保卫家乡的抗日民团。那时候,由于家境比较好,翁家灼经常向穷苦的乡亲们舍米舍粥。

  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间,这家人没有回来过台山。改革开放后,华侨政策落实,房子归还给了这个家族,但他们没有接这个钥匙,因为不了解国内形势,担心政策会变。到现在,这个楼的大门仍是锁着的,去参观的人都是从后门进。这个楼曾先后做过大队部、小学和民兵营,经历复杂。里面的摆设都已经没有了,好在它门窗的铁栏杆不错,到现在还没有被破坏,只是有些生锈。

  政府向房主归还房子后,尽管房主没有接钥匙,也没有打理过房子,但中途两次回来看过,而且现在也是由其亲戚代管,可见他们还是关心这个房子,毕竟,这是他们的祖屋!

  亟待签订托管协议

  蔡和添馆长透露,台山曾发起成立过一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翁家楼的保护与开发事宜,也曾声势浩大地准备着手开发,可惜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做成。台山市领导还曾带队去香港找过翁瑞正的长孙翁家灼,但那次因翁家灼没时间见面而无果。

  尽管一再遇挫,台山市文物部门依然很想把这个项目保护、开发好,有关部门最近又在运筹,希望请有关市领导带队联系翁家灼先生,商讨政府托管的事。“找到楼主的后人,谈拢托管事宜是眼下的第一个重要问题。”蔡和添说,“翁瑞正的后代有160-170人,长孙只能是托管人的一个代表,要通过他去做其他族人的工作。以前,翁瑞正四兄弟每次回来都希望弄点钱,把楼修葺一下,保护好,可见他们都有保护好这些楼的心愿。”

  政府托管有两层含义,一是政府有义务保护周围的环境,二是争取上级的支持,争取立项保护。“目前,我们缺的就是和翁家代表性人物翁家灼先生面对面谈托管问题的机会。他是香港著名律师、台山著名乡亲,曾任过香港台山商会会长。我们不知道他的兄弟们是谁作主,只能通过他去跟他的兄弟们说。”蔡和添告诉记者。

  保护开发方案振奋人心

  据了解,一旦托管问题解决,台山政府即可实行早已成熟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方案。这个方案,听来颇为振奋人心。

  蔡和添介绍,该方案将以翁家楼为龙头,以5公里为半径,力争辐射到周边范围较大的地方。这些地方有什么呢?台山文物部门通过普查发现,翁家楼东北边有个庙边华侨中学,是一处很漂亮的近代建筑。

  西北边有一个原三合镇的侨圩,比开平赤坎镇小型一点,规模上相当于一个村委会那么大。据了解,在这一带,这样的侨圩非常多,与此同时,当地的农家菜也非常好吃。这附近还有一个村叫蓝田村,是台山比较有钱的一个村,游客去广海镇陆秀夫墓的时候,要经过这个村;遗憾的是,陆秀夫墓遗留下来的史迹比较单薄,但通过开发改造,还是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景点。

  往南边走,华侨文物就更多了,离翁家楼3公里许就有一个平洲举人村,这个举人村保留了很多实物,特别是完整地保留了30多块旗杆石。目前,这些石块部分已被村民挪作他用。台山文物部门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呼吁村民保护这些旗杆石。平洲举人村开发旅游的条件已经具备,该村还有意投资建一个功名园。该村另有一间很好的祠堂,最近听说又拿出100多万元建门楼。“现在,整个台山也只有平洲的门楼保留得很漂亮,是民国时期的!”说到此,蔡和添像数宝一样兴奋。

  蔡和添还透露,关于翁家楼及周边景点的综合开发,目前已经有老板表示了投资意向。他说,端芬完全应该定位为一个文化旅游镇。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台山市要重视,一是经费要落实,二是恢复专门的工作小组,由市领导牵头抓这件事,最起码找香港的翁先生谈一谈托管之事,最好是台山市领导亲自出面疏通关系。

  相关链接:

  端芬镇翁家楼位于台山市端芬镇庙边模范村,由台山籍旅美国、香港翁氏乡亲请德国人设计图纸建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于1927年至1931年,包括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3幢西式别墅和2幢二层高的中西合璧式建筑。翁家楼座西南向东北,背靠宝脉山面向新安小平原,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结构。别墅建筑楼前有石阶平台,墙身柱间辟有大玻璃窗,依然保留有外国制造的彩色玻璃,屋顶设款式各异的亭台楼阁,外观素雅的大色调与当地山水的自然景观十分协调。当地居民将玉书楼、沃文楼、相忠楼的建筑立面体型组合比喻为中国历史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造型组合。

  翁家楼造型独特、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是台山华侨别墅建筑的典范。(曹乃付 陈东辉)

编辑:孙金诚】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供稿信箱 |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