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中华文化

广州雕塑家许鸿飞携“肥女人”周游欧洲

2014年06月25日 10:31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伦敦塔桥旁的快乐“肥女人”
伦敦塔桥旁的快乐“肥女人”

  饮马伦敦泰晤士河畔,策马意大利都灵皇宫广场,放马艺术衍生品于世界时尚之都米兰――近日,广州雕塑家许鸿飞带着三队不同形态的“肥女人”,在欧洲掀起一场场中国艺术风暴。所到之处,世人以各种方式热拥快乐的中国“肥女人”,更从不同学术视角审视这位来自中国的雕塑家。“肥女人”,让世人丰富了对中国、对广州的认知。

  许鸿飞,以开拓者的勇气,传奇式地探索出一条中国艺术如何从“走出中国”到“走进世界”之道。尽管许鸿飞一再强调他的“雕塑外交”想法很简单,但广州《羊城晚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一路走来,一路真切感受许鸿飞的“思维盛宴”,个中有趣味更有启迪性――

  以“先破后立”的思维探索良性循环

  许鸿飞常说:“只有打破思维的桎梏,才有生路,思路才会光明而持久。”许鸿飞世界巡展的每一站,“肥女人部落”都会出现新成员,而且,新作在表现上越来越随性自由、轻灵跃动。许鸿飞认为,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必须由“走出去”向“走进去”转化。“出国办展不再集中在唐人街,也不再做‘拼盘’或‘一成不变’的展览,而是更多强调以个人艺术风格的展览走向国际”。意大利蒙特普齐亚诺市市长近日致信许鸿飞,盛邀他再访蒙市,并告知他成为该市荣誉市民称号“金鹰奖”候选人,以表彰他在国际上推广文化的贡献,还提出与许鸿飞工作室共同创建一个世界雕塑和塑料合成艺术品工作室,邀请许鸿飞为工作室艺术总监和教学总监。不得不说的是,一个个国际荣誉的背后,是一个个让人讶异的节奏:今年1月份才到法国卢浮宫开展,2月份就回到广州开展,6月份又来到伦敦、意大利……“艺术家首先自己要去做,而不是坐等,只要你的展览不停地做下去,别人自然就会认可,而你才有更多选择的自主性。” 许鸿飞说。

  以“巧想会干”的思维演绎“前卫”

  许鸿飞近年已演绎出一种鲜明的个人风格:用自信的目光去审视世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往往在众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闯出一片天地。许鸿飞的肥女人,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人体雕塑语汇,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它们在当代中国生活语境中,用女性肉体狂欢的怪诞风格,表现了节庆式的民间生命喜剧。民间、女体、狂欢,是“许鸿飞的肥女人”雕塑艺术的三个关键词。每一站的世界巡展,许鸿飞必定选址城市标志性地标,此前的悉尼歌剧院如此,此次伦敦市政厅广场亦然。“同样的作品在不同的城市地标,与不同国家的人们一起互动,这使得作品的传播变得持续有趣。”英国文化部文化传媒主任Clare Pillman告诉记者,这是伦敦市政厅广场首次举办艺术展,这对于世界上大多数知名艺术家而言,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许鸿飞做到了。

  以“直白幽默”的思维去复杂化

  无论如何,真实,是人面对自己时最需要的态度。许鸿飞雕塑,胜在不装,平淡中折射人生与艺术的真谛。许鸿飞直言当代艺术有误区,看不惯艺术圈当下的一种病态:往往自以为掌握了许多知识,而喜欢将艺术作品往复杂处捣鼓。“很多人不太了解我,都觉得我每天都一堆人在工作室聊天哪有时间创作,但其实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源自生活的某个小片段,是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创作灵感。不少人认为艺术家都要闭门静思搞创作,其实不是的。

  许鸿飞很清楚,对于渴望滋养精神的百姓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接地气、能看懂、能亲近的东西。许鸿飞的这些健康快乐的肥女人,正是这种艺术的代表。拒人千里之外、阳春白雪的当代艺术也许是造就“当代艺术家”所必需的态度,然而从弥合人类内心世界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这种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作品。

  就许鸿飞“直白幽默”的艺术特质,中山大学哲学系、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本周六(28日)将联合推出《生命的直白:许鸿飞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以“融合”思维催生艺术衍生品 6月14日,许鸿飞在时尚之都米兰大玩跨界。米兰站,除了大型雕塑,许鸿飞还带去了“肥女人”的艺术衍生品――首度与意大利设计师保罗联手,设计出镶有“肥女人”影子的手表、丝巾、香水、皮带、墨镜。米兰时装协会主席马里奥出席发布会时一语道破“鸿飞米兰”的勇气:“米兰是公认的世界时尚之都,我刚从中国推广意大利制造回来,而许先生却勇敢地做了相反的事情,在意大利推广具有中国元素的时尚品。”

  名人说“肥女”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处文化参赞项晓炜: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理论方面与西方沟通仍然较少。许鸿飞的“肥女”雕塑运用国际性的雕塑语言,创作题材上贴近平凡人的生活,找到了与西方艺术界沟通的交集。我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中国驻意大利米兰领事馆总领事廖菊华:从许先生世界雕塑巡展的成功里,不难看到中国的艺术家已从往昔单纯走出国门“献艺”的举措,一步步走到如今真正融入当地生活的文化传播之轨迹。

  英国著名作家Richard Heygate勋爵:个人艺术行为基本不可能依赖政府。像许先生这样能世界巡回开展的,很了不起。(陈春凝) 

【编辑:冉文娟】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