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海归裴瑞琳:以创新在电机行业开辟新的蓝海

2020年09月30日 10:47   来源:东方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英磁新能源创始人、总经理裴瑞琳先生接受东方网采访
英磁新能源创始人、总经理裴瑞琳先生接受东方网采访

  侨智先行 活力杨浦 |裴瑞琳:以创新在电机行业开辟新的蓝海

  作者:陆瑜坤

  作为传统行业,驱动电机行业已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国内传统的电机厂多如牛毛,但他们面对的是日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同时,以“十三五”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为方向,国家出台了等诸多扶持政策,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为电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那如何在传统电机行业的红海中突围,如何在技术革新、迈向先进制造业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英磁新能源创始人、总经理裴瑞琳先生给了我们完美的答案。

  不忘初心 缘起杨浦

  “我是国家公派去留学的,去的前一天就下决心学成后一定要回国效力,尽快把国外所学知识用到国内。在读博期间,我也经常回国考察,对国内创新创业的氛围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被问及回国创业的原因时,裴瑞琳坦诚地告诉我们。“当时我们的初创团队就是在杨浦这里孵化出来的,首先是受到了杨浦区“3310计划”的扶持,我们也在杨浦获得了第一笔和第二笔最宝贵的天使投资,分别来自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和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地地道道新杨浦人的裴瑞琳,和我们回忆起当时创业的情景。

  裴瑞琳口中的“3310”计划是杨浦作为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总体目标,即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实现三大目标、并推出与之配套的十项政策。正是在这一“广纳贤才的”计划号召下,让众多像裴瑞琳这样的海外人才纷纷回归,让长袖善舞的海归们有了更广阔施展才华的空间。

  “可以说在创新方面,上海杨浦在超一线城市里面是出政策、重视人才最早的地方之一,求才若渴,多年来区政府也一直致力于打造知识杨浦,创新杨浦,特别重视创新,让这片创新土壤越来越富饶丰富,好项目一年接一年落地。” 裴瑞琳感慨地说道。

  交叉创新 破圈发展

  曾经在宝钢工作过,又在英国留学期间跟随导师蒂姆·库姆斯研究新材料电机,这样的经历让裴瑞琳对于材料和电机行业两方面都有深刻的认识,也意识到使用传统的铜、硅钢等材料制造的电机效率低,体积大,而国内传统驱动电机行业早已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难有突破。这也是2012年裴瑞琳学成后回国创业的着眼点。

裴瑞琳介绍公司产品
裴瑞琳介绍公司产品

  “就电机单一领域来讲,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要大幅度提升性能,提高性价比,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前人已经把能实现的快速创新做完了,我们的不同思路就在于交叉学科的创新。” 裴瑞琳介绍道。

  裴瑞琳将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小而美的“硅谷型”创业公司,以创新思路快速生产各种不同的产品,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并且快速迭代,引领客户运用最新的产品。而“秘诀”就在于将电机行业和材料行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跨领域的思维和交叉学科集中创新来开发出新产品。

  在英磁新能源研发战略框架下,每一年半就可以迭代出新的产品,目前已做出了三代产品,第一代是使用永磁材料的永磁磁阻电机;第二代产品使用了异种材料;第三代则是将超导材料应用在电机里面,每一代产品都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实现性能的提升。“交叉学科以后是一个大的趋势。只有新的材料出来,性能才有可能大幅度的提升。我经常说,材料一小步,电机一大步。” 裴瑞琳笑着说。

  而看似“另辟蹊径”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希望电机更小、更轻、性能更好”的新能源汽车、 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下游行业客户的认可,也让英磁新能源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不仅从研发上快速实现技术迭代,也让产品迅速实现了产业化落地,公司目前在苏州工业园区的生产基地已建成两条国际先进的全自动驱动电机生产线,产能达到 15000 套/年,并拥有全套的机加工中心和电机研究中心。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只善于研发是不够的,能够迅速落地发展,形成规模,降低成本,才会让更多用户买单,这一点英磁新能源也做到了。

  后来居上 未来可期

  国外对于新材料电机的研究更早,其中英国研发超导材料已有半个多世纪,研究其应用也有3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国内电机驱动行业当中电控方面的一些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国外,”在谈到国内外电机行业发展的比较时,裴瑞琳坦诚地说道,“但是这种差距在逐渐缩小,” 裴瑞琳解释道。首先,在国外做电机的以华人为主,国内政策吸引越来越多国外人才回流,而国内很多厂商也注重创新,从国外引进或者从国内采购最顶级的设备生产厂商最新的设备,管理流程也逐步与国外接轨。

  但最重要的还是创新的氛围。裴瑞琳告诉我们,相比于国外以实验室产品为主,国内做电机行业优势就是“快”。“国内的政策和创业氛围特别好,形成百家争鸣的格局,大环境要求快,同样一个定制化产品,让国外开发可能要6-9个月,而在国内只要3-4个月,当你比别人早进入一个月,会多很多机会。”

  正如裴瑞琳所言,正是由于国内经济各行各业的高速发展,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迫切性远远大于国外,上游才更有动力去研发。“另一方面,国内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也比较低,产品物美价廉,相信5年内国内的产品可以与国外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他们。”

  从杨浦区双创基地的创业孵化,到走出杨浦,面向长三角,在苏州建成先进的生产基地,裴瑞琳带领的英磁新能源团队,正依托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在新材料电机的赛道上扬帆起航,开辟电机行业一片新的蓝海。

【责任编辑:史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