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区侨批展在观澜古墟展出-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深圳市龙华区侨批展在观澜古墟展出

2023年10月30日 14:32   来源:深圳侨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龙华区侨批展在观澜古墟展出

  一纸侨批 “侨”见家国情长

  侨批,又称“银信”,是一种信、汇合一的载体,也是海外华侨与家人、家乡、祖国紧紧相连的纽带。百年来,漂泊异乡的海外侨胞写下一封封侨批,串联起每一位海外侨胞饱含家国情怀的历史故事,记录着一段段桑梓情深的岁月。

  近日,由深圳市龙华区委统战部组织筹办的“一纸侨批 侨见家国情长”侨批展览在观澜古墟正式开展。龙华区委统战部精心收集、遴选展出10位龙华侨胞从世界各地寄回家乡的侨批。透过短短侨批,可以看到海外华侨积极参与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故事,更能感受到海外华侨心系家国与祖国同气连枝的华侨精神。

  筑牢侨“根” 一纸侨批忆往昔

  清末民初,银行业不发达,邮电往来也不方便,而一些海外华人自愿带信、物回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水客”这一职业。为规范管理,侨务部门专门成立“侨批局”,目前,观澜古墟依然保留着深圳唯一一家侨批局旧址“宝安县利源侨批局”。相关资料显示,该侨批局巅峰时月均批银数达四万多银元,服务华侨人数累计有8000余人,几乎包揽了整个观澜地区及东莞部分地区的侨批寄送业务。

  一封侨批就是一个故事。此次“一纸侨批 侨见家国情长”侨批展览将万千乡愁汇聚在36幅图文展板中,将龙华侨胞的乡愁故事娓娓道来。

  “惟父母年岁既有相当岁月,晚景无多,还不能得会你们一面,心里也有些遗憾。但你们姊妹夫婿等须要和气,双方有所了解则父母之心就慰了。”1974年春节,远在海外的年迈父亲,在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之时,给家里的女儿女婿寄来侨批,并附上港币490元,分由两个女儿共同使用。侨批字里行间透露着对亲人的思念、对家乡的想念。

  侨批纸短,思乡情长。一封封言辞恳切的侨批沉淀着岁月的印记,记录着海外华侨对家乡的深情。

  筑牢侨“梦” 一片赤心兴伟业

  在那个“望洋兴叹”的年代,10万余名龙华海外侨胞分布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借往来书信寄托乡愁。此次展览重点展出了黄伟雄等10位龙华侨胞心系国家民族命运,积极参与民族复兴伟业的生动故事。

  “于元旦时间回港探望双亲,顺道回来观澜看看,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对家乡老人院捐赠港币二万元,以表我对家乡老人的尊敬。人是总会老的,应该对那些老人多多关怀,使他们安度晚年,尤其生活在外国,人老了就会思乡,正所谓落叶归根,外国不是自己家园,寄人篱下,将来都是回到祖国安度晚年好。”1985年英国华侨黄伟雄在返乡探访时,给观澜侨联写信表达给家乡老人院捐赠2万元港币的希望,是老一辈华侨反哺家乡建设的生动体现。

  通过此次展出的10封侨批,可以看到峥嵘岁月里龙华侨胞奋斗不止的身影。革命领域,有不怕危险、不畏牺牲、为游击队培养人才的“侨乡‘领路人’”,有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红心乡长”;教育领域,有毅然回国投身家乡教育建设、带头修建校舍的“智善园丁”,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慷慨拿出50万元为学校更新改造的“筑桥者”;投资引商方面,有停下日本生意、推介外商到观澜投资办厂达20多家、引进资金近10亿港元的“‘同心圆’画家”;外交方面,有积极推进中牙建交的“桥梁工程师”,有共同推动苏里南政府将中国春节确定为当地法定假日的“龙华赤子”……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这是千年来中华儿女“饮水思源”的文化自觉,更是深圳龙华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脊梁。

  筑牢侨“魂” 一脉相承赴盛世

  展览现场悉心布设的“侨批侨信互动体验区”,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特地前来“打卡”,其中不乏华侨后代们的身影。现场嘉宾可在此互动区亲自体验“写批”的过程,以此形式,穿越古今,体会海外华侨“写批”“寄批”的思亲、盼归的思绪。

  此次展览还联合观澜侨文化博物馆,通过“观澜侨文化线上3D博物馆”小程序实现线上参观游览。

  抬头是他乡,提笔念故乡。侨批是连接龙华与世界的桥,也是千万华侨在新家园奋斗的印章。恰逢“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十周年,侨批文化的保护活化正当时。

  龙华区是知名侨乡,侨文化丰富多彩。龙华区委统战部将继续挖掘宣传侨批文化,书写新时代“侨”的文章,助推侨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共谱龙华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惠小东】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