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矮个,眼睛眯缝”,2018年,别再拿中国人开涮了

2018年01月04日 07:5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4日电 题:“矮个中国人,眼睛眯缝小得好可怜”,2018年,别再拿我们开涮了!

  最近小侨在网上看到法国一家幼儿园教孩子唱这么一首歌曲《张,我的矮个中国人》。歌词中唱到:“张坐着吃米饭,他的眼睛真小,小得好可怜”“坐在摇晃的小船中,脑袋晃荡如乒乓球砰砰响”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费加罗报》称,这家幼儿园教孩子们唱这首歌曲超过10年。法国教育部已要求当地学校管理部门,立即停止该歌曲教学,并澄清说,这首歌曲并非教育部指定的教学内容。

  大家还记得吗?维密模特Gigi去年在社交媒体一段视频中拿着饼干,做出讥讽亚洲人外貌特征的“眯眯眼”动作。

  在欧美人眼里,黄种人是小眼睛,所以一些人会用眯眼的动作来嘲笑亚洲人。再加上Gigi拿的是佛像饼干,佛教又起源于亚洲,不少网友认为这是非常公开的种族歧视。

  一些网友还扒出,超模Gigi的妈妈也曾在真人秀节目中让女儿修改妆容,说不然的话“她的眼睛就会变成中国人那样”。

  好些天后,Gigi才在微博上发文道歉,表示“绝非想要冒犯任何人”、“真挚地向那些因我的言行而受到伤害或者失望的人道歉”,并称“对于中国人民怀有极大的尊重与爱”。

  虽然她在之前的微博中已经道过歉,但网友们并不买账,得知她要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维密秀”,网络上抵制她的声音没停止过。随后Gigi 在推特上宣布不参加此次“维密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小侨说:

  不知为何,我们总是可以看到国外有些人用卑劣的手法,将中国人及亚裔群体的外貌简化为“小个子、眯缝眼”等,借“幽默,表达自由”之名助长歧视之风。

  这样对中国种族歧视屡教不改的人,要来华“捞金”?中国小伙伴不答应!

  除了外貌歧视,还有些对中国及华人赤裸裸抹黑的例子,也是触目惊心!

  2017年10月,加拿大一款名为《肮脏的中国餐馆》的手机游戏涉嫌肆意抹黑中国人和食物。

  玩家在游戏中化身成为一名叫黄福的角色经营着一家中餐厅,游戏元素包含华裔非法移民,中餐馆偷税漏税、压榨员工、制造暴力、贿赂卫生检察员,用捕杀的流浪猫、老鼠和垃圾甚至杀人做成食物提供给顾客等。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发布声明,表示凡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和有道德良知的人都绝不会容忍这种种族主义及辱华行为,并要求该公司立即停止开发、出售并从网上移除该游戏,公开正式道歉。

图片来源: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网站
图片来源: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网站

  最后,公司宣布取消该游戏,并且向华人社区道歉。

  小侨说:

  华人饮食文化在西方主流社会受到了广泛的认同。当然不可否认某些华人餐厅存在脏乱差的行为。但刻意放大,将一些极个别甚至子虚乌有的东西强加到华人群体身上,甚至以此为卖点,那就相当令人不快了。

  可是,没有“觉悟”的还真不少。上个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附近一家巴士公司“城郊快线”在广告中写道:“你乘在我们的大巴上,不会感觉自己身处中国。”

  公司随后发布“道歉信”称,广告里出现这句话,是因为该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经营中国学生业务。提及中国学生的广告“欠考虑”,公司并不想伤害亚裔乘客。

  小侨说: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不是被害妄想症?他们只是开个玩笑而已嘛。

  但是一句话,一个行动其实会伤害到一个群体。

  网上有一对美国和中国情侣录制了视频,告诉大家这些辱华的词汇我们应该了解:

  “Chink”本意为缝隙,而一些白人会用“chink”来侮辱亚洲人,形容亚洲人的“小眼缝”。这一词语非常具有挑衅性。

  “chinaman”(支那人)的说法正是在排华法案实施期间传开的,带有明显的侮辱色彩。当一个人用“chinaman”一词时,脑中浮现的是十分卑贱的华人形象。

  Dog Eater这一带有歧视性的词语源自“亚洲人都爱吃狗肉”这一刻板印象(stereotype)。在一些美国白人眼中,亚洲人即野蛮、落后的人,他们会用“dog eater”进行挑衅。

  Ching Chong,原为嘲笑中国掏金者的英文口音,笑华人发音不准,后演变成为嘲笑华人的种族歧视名词。另外,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居,清朝时被外国人骂为“清虫”(Ching Chong)。

  面对“辱华”时,我们怎么办?

  以前的中国,国力衰微,华人在国外受尽屈辱,被人歧视。现在,国家富强了,难免有人仗着优越感,还一边“眼红”着。

  当你明了这些言论并不那么属实,而是对方“无中生有”的“诽谤与诋毁”时,也就没必要如此气急败坏,自乱阵脚。

  如今中国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自信,能够容忍善意的指点。我们也不需要总是抱着敏感脆弱的“玻璃心”,动不动就觉得别人“辱华”。

  但是面对公然的“辱华言论”时,我们需要理性有力地反击。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周乾宪,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罗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