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王辉耀:开放人生的创新与突围

2018年10月24日 1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资料图,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举行以“华商创新与亚洲发展”为主题的“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图为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国务院参事、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王辉耀出席并主持分论坛。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24日电 题:王辉耀:开放人生的创新与突围

  作者 周乾宪

  中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最早留学海外的MBA,较早一批回国创业的海归……全球化智库(CCG)创始人王辉耀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对我们这一代与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来说,开放不仅是宏观的国家意图,更指向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愿景。”

  王辉耀的青春岁月在“上山下乡”中度过。他回忆道,“在乡村,酷暑严寒,蚊虫叮扰,辛勤的劳动之外,对知识的渴望支撑着我冲破一切阻力学习。”

  1977年10月,命运之轮滚滚而来,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沉寂的山村。多年的积累派上了用场,赶了30里地到镇里参加高考的王辉耀最终收到了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毕业时,国际经济贸易正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领域,王辉耀被选拔到当时的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从事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的工作。

  “当时不少人都争先恐后去捧‘铁饭碗’,我却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国际工商知识的不足,于是决定出国学习MBA,这也是我人生的一次突围。”王辉耀说,国家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人才的开放。第一个是恢复高考,第二个是鼓励留学,都为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打下人才基础。

  国外的MBA学习特别推崇分析能力和独特观点,当时王辉耀强迫自己每天读海量的书籍,反复研究经典案例。通过实习和工作,积累了不少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进一步被激活。“要想做贡献,还是回来好”,于是,他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突围——回国创业,成立一家商务咨询公司。

  在创业打下一定经济基础之后,王辉耀感到,不能只独善其身,还应心怀天下,为国家和社会做些更大的事情。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市场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开放,搞活了经济,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的道理,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为什么不能有民营社会智库呢?”王辉耀在一片疑惑声中,又一次成为“率先吃螃蟹的人”。2008年,他创办了全球化智库(CCG)。

  智库成立十年以来,为“推动中国加入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人才签证增设进出入境管理法”“支持北京创新发展20项出入境政策”等建言献策。

  2018年9月,作为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被授予北京市华侨华人“京华奖”。“是荣誉也是沉甸甸的担子”,王辉耀表示将继续为推动首都各项事业取得进步献计出力,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发出更多的“北京好声音”,积极促进北京对外交流合作。

  “如果把改革开放初期涌现出的毕业生人群称为与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共生的一代人,那么在今天的中国,这群人还需要继续发扬那个时代的开放性格与开放精神,为年轻人铺路搭桥。”王辉耀说。(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