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马悦然去世:“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2019年10月20日 08:52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马悦然去世:“修桥”的“中国女婿”走了

  ■ 观察家

  马悦然不仅是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更是中国作家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

  瑞典当地时间10月17日,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先生与世长辞,终年95岁。

  很多人对马悦然的认知,停留在“精通中文”“曾力挺莫言”上,但他更是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的推动者。他燃起了灯,让国外更多人看到了中国文学的样貌。

  和许多半路出家的欧美汉学家不同,从1946年,时年22岁的马悦然就师从汉学家高本汉教授,开始学习汉语。1948年,马悦然作为实习大学生首次来到中国,并亲历了新旧中国的世代交替,对中国现当代社会的变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1965年,在他被母校斯德哥尔摩大学汉学系聘为汉学教授的时候,开始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

  对于欧美汉学家而言,翻译中国著名作品是“传统项目”,但往往都相对忽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价值。马悦然不一样。作为汉文字专业学者,马悦然的翻译作品不仅严谨、贴切,更做到了“信达雅”。而他对中国古代典籍的译注和评介,几乎遍及各个时期和所有文类,并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他还跟很多中国现当代作家的私交都很好。“中国文学通”这顶帽子,他完全戴得住。

  1985年,马悦然当选瑞典学院院士,成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唯一精通中文者。在被问及“中国作家得不到诺奖是否因水平落后”时,马悦然曾表示,“好的翻译太少太不及时”才是症结所在。为此,他不遗余力地推介中国作家,并终有所成。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即与此关系密切。

  马悦然推崇莫言对文字的掌控力,他读完莫言短篇《小说九段》后就将其译成瑞典文,称“读莫言的文章会想到中国古代会讲故事的作家——蒲松龄、吴承恩,从中能看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子”,所以也极力推荐他。

  可以说,他不仅是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更是中国作家通往诺贝尔文学奖的桥梁。

  值得一提的是,马悦然一生两次婚姻的对象都是华人,这让他被人称作“中国女婿”。和许多同时代“中国女婿”有别的是,这位瑞典学者很少利用唾手可得的“中国元素符号”为自己“变现”,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从事文化“修桥”工作。可以说,从学生时代到最后,他切实将其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文化,奉献给了中西文化交流事业。

  在缅怀马悦然一生事业、事迹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中国文学通往世界的桥梁需要更多的“马悦然”,但根本上还需依靠自己去修补。我希望并相信,在方方面面的努力下,中西文学、文化间的交流与认知鸿沟终究会被填平——这应该也是马悦然先生本人未竟的心愿。

  □陶短房(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