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京开幕 擦亮“世界文化名片”

2020年09月23日 1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京开幕擦亮“世界文化名片”

  9月23日,以“运河上的京杭对话,共建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中新社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 冉文娟 王逸飞)今天,以“运河上的京杭对话,共建共享新未来”为主题的2020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简称“京杭对话”)在北京开幕。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献言献策,共同擦亮大运河“世界文化名片”。

  努力推动产生更多成果并促其转化落地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要在国家总体规划指导下,加强统筹协调、创新管理体制,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京杭对话”活动是汇聚大运河沿线省市智慧和力量的一项重要创举。去年,首届“京杭对话”活动在杭州举办,促成了四大成果。今年,北京作为东道主将以首善标准做好服务保障,努力推动产生更多成果,并促其转化落地。

  围绕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杜飞进提出四点倡议:着力化人化物,发挥文化引领发展的先导作用。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用大运河文化雕琢城镇空间,引领价值选择,涵养制度规范,塑造精神家园;推动焕新焕彩,增强新时代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多层次、全方位、不间断地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认知,做好保护修缮和传播表达,阐释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聚焦融通融合,催化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推动大运河沿线航运互通、旅游协作、要素互配、产业协同,衔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以现代流通体系畅通沿线经济循环,示范联通红利,创造万千价值;深化交往交流,谱写中外文明对话的崭新篇章。今年的京航对话加强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的互动,推动沿线城市融入世界运河城市的大家庭。

  加强京浙、京杭之间的资源共享

  “今天距离去年的‘双城之约’已近一年。一年来,大运河浙江段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朱国贤在开幕式上表示,浙江为大运河绘就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蓝图,今年4月正式发布实施的《浙江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从文化遗存保护、名城名镇提升、非遗保护传承等八个方面入手,致力于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浙江样本。同时,浙江为大运河定制了法律法规的“保护服”,《浙江省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已提请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于年内出台。

  “杭州码头装大米,一纤拉到北京城”。朱国贤表示,京杭大运河上的古时俗语,道出了两座城市以河为媒形成的历史渊源。今后,要以“京杭对话”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京浙、京杭之间的资源共享、项目共创和人才共育,让古老的运河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大运河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表示,今天的京杭对话正是联系运河所有城市、所有百姓的幸福之河,更是一个合作交流的重大平台。

  他表示,未来,要把京杭大运河打造成为“文化同心、经济共建、科技共创、幸福共享”的综合型纽带和桥梁,让大运河真正成为“人民的运河”。

  互融共通建设“全球化的大运河”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表示,2019年12月,“京杭对话”在杭州首启;从杭州到北京,第二届“京杭对话”今天如约而至,新老朋友相聚,探讨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携手建设中国大运河文化带。

  他说:我们曾经被“阻断”、被“隔离”,而今天成功实现了这个来之不易的愿望——满荷“运转”,“通达”天下,相聚在通州大运河畔,“运”和“通”是我们今天的吉祥符、关键词。尽管从世界范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给全人类按下的暂停键还远未完全松开,但复苏之路,就像大运河之水,舒缓而笃定。

  “我们相信,大运河文化是开放包容的。”陈陆军表示,大运河自古以来就是千年商道,以河为线,以城为珠,通而不同,有着鲜明的开放性基因。大运河文化能够以包容开放的姿态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全人类都能感受的文化语言,促进交流互鉴,实现互融共通,建设“全球化的大运河”。

  陈陆军表示,京杭对话平台汇聚多方力量,必将盘活大运河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化落地,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切实功用。在大运河文化带加速建设的背景下,各方应当开拓创新,以新技术赋能新生活,实现跨界融合,激发京杭大运河的新时代价值。

  此次“京杭对话”活动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由中国新闻周刊、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月讯杂志社、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中新凯悦传媒集团、杭州市运河集团等单位承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等提供支持,包含“1+8+N”场活动,即1个主论坛暨开幕式、8项主场活动以及来自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的N场主题活动,多地、多点、多方联动参与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共同行动中来,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完)

【责任编辑:徐文欣】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