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动态

诺贝尔奖百年展到澳洲 英文译者阐释高行健作品

2007年05月25日 09:23 来源:中国侨网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国侨网消息: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首位华裔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的艺术美学讲座,5月23日晚在澳洲悉尼科技大学举行,作为全球“美丽心灵:诺贝尔奖百年展览”活动的一部分。

  高行健小说的英文译者、悉尼大学陈顺妍博士,奉献一场纯艺术主题的公开演讲,生动介绍高行健的创作历程和艺术风格。

  1997年入籍法国的华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10月12日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历史上首次汉语文学作品赢得这一殊荣。在获奖的4个月前,陈顺妍翻译的高行健长篇小说《灵山》英文版刚刚面世。她表示,瑞典文学院的18名评委中,只有一人能阅读中文,翻译作品在评审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赢得金牌,作为他的翻译者之一,我也被金粉覆盖”。

  据陈顺妍讲述,一次偶然邂逅令她结识高行健。1991年3月她到欧洲旅行期间,经朋友介绍到高行健家中小聚,翻阅他的563页小说《灵山》后,顿时感到诗歌般清新流畅的语言,令她迷醉,提出愿意翻译他的作品,虽初次见面两人一拍即合。

  陈顺妍在1993年中期开始翻译历程,2000年1月更结束悉尼大学34年的学术生涯,精心整理小说的英文稿,七年磨一剑,作品获得澳洲出版社的发表。

  陈顺妍告诉记者,她在中国就读和研究的是古代汉语,喜欢高行健小说中诗歌般的意境,欣赏他的思想和深度,并反复用“干净”一词赞誉他的文笔风格。整个翻译过程中,她感觉到人物跳动在眼前,感到兴奋和愉快。

  在小说方面,高行健体现出自传风格,常用代词“我”、“你”和“他(她)”,隐喻剖析人物的体验和心理历程,利用中国传统戏剧和叙事手法,表达行文的声音和韵律。

  另外,在绘画方面,高行健对中国传统的水墨画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尝试将黑白照片、造型艺术回归和传统书法等形式,反映在他的画作中。

  当晚的讲座上,还展示高行健创作的绘画作品、电影和戏剧片段,其色调的黑白对比、表现的禅学境界,犹如他一副画作的主题――“深不可测”。

  据悉,“美丽心灵:诺贝尔奖百年展览”4月18日至6月30日在悉尼科技大学展出,该所大学也是澳洲展览的唯一场所。迄今,此次展览已经游历九个国家,包括挪威、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



编辑:田晓容】


相关报道
   · 华人作家高行健获纽约公共图书馆杰出作家雄狮奖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