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视角
美国《侨报》:巨灾之下,中国精神让西方人惊叹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6月03日 08:53 来源:中国侨网

    中国侨网消息:美国《侨报》6月2日发表时事评论文章指出,此次抗震救灾中,西方人对中国感受最深的是“四种精神”,印象变化最大的是“两个形象”。而这正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革命传统的积累,是30年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文明(精神、政治、社会)建设的成果。笔者建议,中国应借大地震激发的中华民族正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前。全文摘录如下:

  海内外华人抗震救灾的种种表现,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印象。他们惊叹的并非中国的“硬体”,而是“软体”方面,即国家和政府的领导和施政能力、解放军战胜灾害的能力、人民精神面貌、社会风气、政权稳固程度等。

  据笔者观察,西方人感受最深的是“四种精神”,印象变化最大的是“两个形象”。这“四种精神”和“两个形象”,并非此次地震“突然爆发”的,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传统和中国人半个多世纪革命传统的积累,是30年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三个文明(精神、政治、社会)建设的成果。中西文化本就存差异,很多西方人既不了解中国历史,更不了解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某些西方媒体的误导,所以心中的中国同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差距。这次大地震让中国信息大公开,西方民众才认识到今日中国之真面目。

  “四种精神”之一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中国历史悠久,民族多难,所以中国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内涵特别丰富。“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决不做亡国奴”等思想深入人心。美国人同样很爱国,那是建立在人权、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信念基础上。美国从来没有受过侵略,却不乏对外扩张的历史,所以他们的爱国主义不含民族悲愤和牺牲壮志,而是特别浓厚的民族自豪感和优越感。

  “四种精神”之二是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中西生死观也有很大区别,中国的传统观念崇高道德价值高于生命,提倡见义勇为,赞扬舍身取义。西方的革命家们也有类似思想,但未广泛流传。西方的主流思想是“生命高于一切”,“法治重于道德”。在美国,人们相信遇劫不反抗以免危险,而应报警;行人遇难,不要轻易救助,避免招惹麻烦,也应及时报警。所以西方看到中国人在灾难面前如此不怕牺牲,深为惊奇和感动。

  “四种精神”之三是坚忍不拔、同舟共济的精神。灾区同胞在大难降临时临危不惧,坚强勇敢,团结友爱,相互救助,优先照顾老幼,把安全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这种传统的仁爱、推己及人思想在大难面前显现光辉。

  “四种精神”之四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根基是道德观念,核心是集体主义。而西方世界不赞成集体主义,认为它不符合人性,是“威权国家”才提倡的。

  “两个形象”之一是中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形象。不少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还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认为共产党国家都是专制、独裁,没有民主、自由。大地震中,中国领导人、各级政府和官员的表现打破了这些有色眼镜。媒体日以继夜地将信息迅速送向全世界,空前的透明度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两个形象”之二是指中国军警。以前西方社会认为中国军队装备落后,靠“人海战术”,是一支“可怕的队伍”,这次才看清中国的子弟兵不畏死亡又同灾区民众亲如一家。其实,经过变革,这支队伍发生了重大变化,确实应当令人刮目。

  孟子曰:“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中国革命胜利已经半个多世纪,“文革”大动乱结束也30多年。长期的和平环境对中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有利于现代化建设。但和平容易滋长安逸、享乐之风。今年以来的雪灾、“藏独”骚乱、特别是这次特大地震,对中国是连续大考验,涤荡着颓靡、虚浮、低俗之风和其他邪气,激发着中华民族的正气。这些正气异常宝贵,是战胜一切天灾人祸的精神力量,应分外珍惜和弘扬。

  为此,笔者建议,中国当局借大地震激发的中华民族正气,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前。(作者:方焰 旅美华人评论家)


编辑:张旌】

   · 美华报:成功的奥运是对“5.12”地震的最好纪念
   · 美华报:严查校舍建筑质量就是高扬人本主义旗帜
   · 华报:侨胞爱心款项倾斜堪称“好钢用在刀刃上”
   · 美华报:善款获善用 方能暖人心
   · 美华报:多一些实际行动 少一些行为艺术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