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旅游

法国博主米莲娜:“把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2025-07-23 09:37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字
小字

  在甘肃敦煌,品尝沙葱炒蛋、胡羊焖饼等特色美食;在上海街头,测评最地道的法棍面包;在法国里昂的家里,让家人们试吃王致和臭豆腐……打开米莲娜的短视频账号,探访体验中国美食类的内容丰富而有趣,见证了这位法国姑娘与中国别样的文化情缘。

  “小时候我就喝普洱茶、学中国武术,还在中医的治疗下缓解了病痛。”米莲娜说,她的母亲是一位舞者,家里的艺术氛围十分浓厚,在母亲的影响下,米莲娜开始接触中国音乐和服饰,阅读法语版的中国诗词,对中国文化心生向往。

  2015年,米莲娜初次来到中国,在上海攻读美食国际管理硕士学位。此前,爱旅行的她已经走过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但在上海,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亲切感和舒适感”,由此萌发了来中国定居和发展的念头,开始系统学习中文。

  硕士毕业后,米莲娜先后5次回到中国,在北京、杭州、苏州、成都等地旅行,“我发现美食是走近某种文化最好的方式。”米莲娜认为,一个人对于饮食文化的态度,折射出他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探索欲。“美食的美,是审美的美,也是美好的美。”说得兴起,米莲娜还秀了一把中文水平。

  从此,她开始将镜头对准中国大地上各具特色的风味。西湖鱼羹的清淡温润让她情有独钟;擂椒皮蛋的鲜辣让她不禁赞叹这是“绝妙搭配”;那碗让很多中国人都“望而却步”的螺蛳粉也成为她的“心头好”。“在法国,我们很少去餐厅吃饭,但凡去餐厅吃饭都非常隆重,一吃就是三四个小时;但在中国,人们经常去街头巷尾的小店聚餐,很多小馆子、社区食堂都充满‘烟火气’。”米莲娜说,通过美食,她更深切地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味蕾的探索只是米莲娜行走中国的起点。在山西朔州,她游文庙、玩非遗,体验中国绳艺、香包、剪纸、面塑的魅力;在福建三明,她观察当地人使用的厨具,探寻沙县小吃背后的历史文化;在江西篁岭,晒秋等特色民俗让她触摸到中国乡村文化“特别深刻的美”……

  每到一地旅行,米莲娜都被一种文化魅力所打动。“我知道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只是不了解,不是不喜欢。我想通过我的视频让他们看到中国现在的样子。”米莲娜说,有一次她在上海的“梧桐区”散步,发现大家习惯把这里的梧桐称作“法国梧桐”,她觉得十分亲切,就拍下视频给父母看。“我爸妈都觉得很惊讶,没想到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还能保持着这么高的植被覆盖率,而且这些梧桐树都长得非常茂盛。”她说。

  近来,米莲娜的账号上推出了新的栏目——“采访100个定居中国的老外”,把目光投向更多像自己一样选择在中国生活创业的外国人。米莲娜认为,这些喜欢中国、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每个人都有着跨文化交流的背景和故事,从他们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与世界,能增进彼此的交流和理解。

  “我希望把中国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米莲娜说。

  本报记者 朱金宜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23日 第 12 版)

【责任编辑:惠小东】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友情链接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