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社主办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中国新闻社诚聘记者、编辑
·第二十二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第一届世界江门(五邑)青年大会
·第十四届世界许氏恳亲大会
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汉语课堂
散讲“裳、袴、裈、裤”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2008年08月29日 09:46 来源:温州日报

    女儿2岁时,我教她认字。拿着幼儿识字卡片指着“人”字,十分确定地教导说“这个字是人”。“不是。这个是裤子”,女儿反驳我。汗!不过回过头想想也是,“人”于裤是多么象形,古人造字干嘛不把“人”字造字为“裤”的意思,却把裤弄出如此多的笔划,莫非古人存心想为难我们现代人么?

  近来对古代服饰颇有一点兴趣,读了一些资料,才知误会古人了。中国汉字形成于新石器至夏代,成熟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统一于秦,而裤子的出现则晚了许多。当早期人们觉悟到暴露私处是难为情的事儿时,就弄了一些草叶啊兽皮啊什么的,遮住腹下大腿根部那一点点。诗经《国风·桧风·素冠》里有“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那个“韠”,就是由遮蔽身前的东西演变的,到后来升格为皇帝冕服的配件“黻”(又称蔽膝),成为正规场合礼服的组成部分,这是后话。当文明发展到仅仅遮前已觉得还不够时,又将身后臀部遮蔽了起来。以后这前后二片逐步演变为“裳”。《诗经·邶风·绿衣》有“绿兮衣兮,绿衣黄裳。”那时衣裳的概念与今不同,今人讲“衣裳”,是一个词组,《新华字典》解释“衣裳”词义为衣服。古汉语少有词组,“衣裳”实为两个词,上身穿的是衣,下身围的是裳。裳的形制是做成前后两片,一片遮前,一片蔽后,穿着时在身体两侧相交叠,可开可合。若要解手便溺时,挺方便的,撩开裳片就行了。所以古人在平时的行为举止须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有走光之虞。不可以撒腿飞奔,不方便骑马,打仗的方式是车战或步战。当年孔子这样体面的人士,颠颠簸簸地周游列国,也没有听说是骑着马儿去的;不可以叉腿而坐,通常坐姿是双膝并拢着地,将臀部压在足跟上,是为“跪坐”。即使要行拜礼,那么臀部一定要压在足跟上,将双手的手心朝地平伏在席上。现在某些古装影视剧,演员跪趴地上行拜礼,整个屁股翘起朝天,大谬矣!古时订立许多限制个人举止的礼仪,不是因为古人多事或者迂腐,实是受制于物质条件的无奈之举,即所谓意识形态是物质社会的反映是也。在中国古代服饰中,裳的历史最为久远,从夏商周直至清代,一直延续下来。清代裳仍然作为正式场合穿着的服饰。温州博物馆藏有徐定超褐色绸平金绣蟒裳,是与都御史蟒袍搭配穿着的朝服,即为例证。

  裳仅仅是遮羞之服,古人着裳或裙时,里面是没有裤子的。长沙马王堆轪侯墓出土的女尸身上层层叠叠穿着十几层衣服及裙,就是没有穿裤子。天寒地冻时,古人为了御寒,则在腿脚上套上胫衣。胫衣的样子有点像现代人的袖套,只有两只裤管。秦汉时,胫衣发展为连腰没裤裆的套裤,也就是开裆裤,正式名称为“袴”。“袴”是个形声字。我们知道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六书”,形声就是其中之一。形声字是在有字根的前提下组合成的,因此形声字出现要比象形字晚,由此也可得知“袴”这种服饰样式出现得相对较晚。“袴”自出现后,使用时间也相当长久,1988年湖南华容县还出土了元代成年人开裆裤,而儿童开裆裤至今仍在使用。温州所能见到最早的儿童开裆裤,是白象塔出土的北宋彩绘木雕童子像,穿着绿色开裆裤,露出圆圆的臀部,可爱极了。

  合裆裤称为“裈”,是外来品。北方游牧民族因游牧骑马,合裆裤式样成熟得较早。中原人学穿合裆裤的时间,确凿的史料记载是赵武灵王(约前340年-前295年)为战争和强国需要,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引进了北方游牧民族骑马的服饰。此后,合裆裤因为方便,逐步在百姓中流行。从现存古代绘画、雕刻等资料中,我们看到合裆裤基本限于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穿着,上层社会鲜见穿着合裆裤。究其原因,乃是中原服饰文化和礼仪文化传统根深蒂固,帝王将相的服饰十分繁琐复杂。比如全套冕服除了上衣下裳外,还有冠、帻、带、黻、佩绶、舄等许多附件;将军的兵戎服饰除了上衣下裳外,还要套系上沉重的甲胄。这些服饰穿脱极不方便,如果裳底穿合裆裤,内急时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因此这些正装底下一定配穿“袴”。所以别看皇帝冠冕堂皇,将军威风八面,那底下吊着开裆裤呢。到了大唐盛世,以其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胡服”亦成为流行时尚,合裆裤才真正融入主流服饰。

  “裤”字出现得最晚。《辞源》解释“袴”字时,有:“满裆之袴,古作‘裈’,又讹转为‘裤’。”裈如何讹转为裤,大约是从裈的篆体转来。《说文解字》其声旁”军、库”写法十分相似,也许因此就这样讹转了。笔者寡闻,查到最早出现裤字是《红楼梦》和《镜花缘》,不知还有没有更早的?“裤”字虽然出现得晚,但后来居上,取代了“袴、裈”,而且字义外延扩大,成为各种裤子的统称,原来的“袴”反倒被视为异体字。(侯波良)


编辑:陆春艳】

      
本站搜索
 
今日要闻 更多>>>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频道精选  
[人在他乡]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热点]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职业”
[华人文苑] 血型决定男人情变的动机
[幽默笑话] 男人会生孩子之N种后果
[人在他乡] 赌城拉斯维加斯感受美国经济凉热
[人在他乡] 日本警察非让我去刷牙
[文化中国] 七夕节的由来与传说
[华人文苑] 嫁人的误区
[人在他乡] 美国小镇熏衣草园的理想下午
[华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带“坏”了

加华社筹款助华裔花滑小将备战冬奥

亚洲小姐美东赛区竞选揭晓

加拿大华裔青年求职探索新领域

柔州马华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细历
侨网论坛 更多>>>
[异域唐人]
[留学他乡]
[寻根问祖]
[回国发展]
[华文教育]
[华人视角]
- 横比中、英、美三国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间差距有多大
- 英国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样去原谅男朋友
- 外来移民的总统儿子们
-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英文版)
热点关注 更多>>>
·打压华人非法就劳 日本劳动力市场空白谁来填?
·中国人移民美国速度加快 “爱国”与否引争议
·弱势≠弱者 饱受困扰纽约华人女性向性骚扰说不
·境外华商屡碰壁 新"中华街"能否立足东京街头?
·华人何时迈进日选举大门?前景光明道路漫长崎岖
·李绍麟就职 加拿大首现两华人省督同时在任(图)
网站简介    【联系我们】    【读者信箱】    【广告服务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67153号] [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