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上海政协委员为优化服务海外人才“支招”

2019年01月28日 11:1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上海1月28日电 (记者 许婧 李姝徵)正在此间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海外人才如何在上海“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院长程金华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沪就业创业的外国人有21.5万人,集聚外企超过8万家、跨国企业的地区总部665家、外资研发中心440家,高度国际化已然是上海整个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大量的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在沪创业就业,极大地提升了上海的全球竞争力。

  这位委员认为,近年来,上海在关于海归与外籍人才的引进与服务举措有了极大改善,但是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他建议,上海在进一步多元化、多渠道拓展海外人才的引进举措的同时,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落户相关的外国学历工作证书等认证工作,选取某个区为试点,探索推进“一站式窗口”缩短审批时长。

  他特别提到,建议加快推进出国审批流程的简化。“上海科创中心要想具有全球影响力,必须让上海科研工作者能有在全球同行中充分切磋交流的机会,而目前部分单位繁琐的出国审批手续大大制约了这种国际交流机会,建议进一步落实细化2016年5月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赋予科研院校因公临时出国管理方面更多自主权”。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秘书长梁顺龙发现,当前上海对海归人才数量、结构特点、人才需求的数据统计不够全面,且市、区政府部门之间也缺少数据共享和交流机制,他认为,这些不仅不利于人才扶持政策的落实,也无法做到精确的预测及预警紧缺人才,了解上海的人才需求状况。

  梁顺龙据此建议,完善海归人才数据库,在完善海归人才数据库基础上,开展各种专业海归人才的招聘会、推介会、交流会;支持企业引进、使用海归人才;加大对海归人才在上海创业进行补助、补贴;帮助海归人才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把上海打造成海归人才就业、孵化、发展的摇篮和高地,促进海归人才对上海的归属、融入,进一步推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致公党上海市委关注到海外人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致公党上海市委提出,应发挥海外人才作用,为“一带一路”提供法律服务支持,其中,在建立海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时,应充分发挥海外华侨的作用。

  致公党上海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华人华侨具有“双重文化”共识。在建立海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时,可委托当地的海外华侨组织或协会牵头设立、组织此类海外人才培养基地。首先,海外华侨熟悉当地的政策法规,拥有一定的人脉资源,能够有效降低设立的难度,拓宽建立此类基地的渠道;在基地建立后寻求资金支持时,海外华侨能够积极联络、游说当地的企业、政府组织或基金会组织,为海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争取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以及合法的税收优惠政策等;在基地的宣传上,海外华侨能够与当地的其他组织协商、合作,发挥民间力量,扩大海外“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在当地的影响力。

  民建上海市委注意到海外人才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系。上海市政协委员、民建会员、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琦说,面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在科创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之一就是国际化人才吸引力不足。

  张琦建议,上海应构建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围绕引进、留用、用好科创人才的需要,建设科创人才服务中心,对人才测评、人才流动等人才服务行业进行培育扶持,让市场主体在人才发现、评价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真正形成政府制订政策、行业组织搭建平台,市场主体对接服务的科创人才服务网络。例如,可试点由人力资源公司带头开展人才资质及外籍人士来华工作的咨询服务,为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创企业引进海外人才提供专业化的“套餐式”服务,并组织专业猎头企业为国内企业提供与海外研究机构、人才的对接服务,大力挖掘海外高层次专家人才。(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