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纳百川聚人才 教育发展谱新篇-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海南:海纳百川聚人才 教育发展谱新篇

2020年11月10日 10:13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海纳百川人才聚 教育发展谱新篇 ——“4·13”以来海南教育人才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陈蔚林 通讯员 周晓东

  “海南自贸港建设给了科技工作者广阔的发展平台,很高兴我能为海南更加精深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11月7日举行的2020年度海南省院士创新平台授牌仪式上,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师范大学院士创新平台进站院士尼尔斯·克里斯蒂安·斯坦塞斯在视频中发言。

  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像斯坦塞斯这样的优秀教育人才来琼助力。据统计,“4·13”以来,我省共引进各类人才18.9万人,其中教育人才占比近10%。各类教育人才在不同岗位点连成线,为深化海南教育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引才有道,打造“强磁场”

  机器轰鸣,物流穿梭,交织描绘着三亚崖州湾科教城的崛起。

  “我们为什么选择海南?”眺望着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该科教城首次柔性引进的海南省大师级人才——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教授包振民说,“因为这里有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引才需有道,为了给引进人才提供广阔舞台,“4·13”以来,省委、省政府倾注心力,不断构建、壮大教育系统引才“强磁场”。

  建好强基——全力创建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三亚崖州湾科教城、海口桂林洋教育园区三大平台“组团”布局,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等重点产业园区“点状”布局搭建平台,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

  聚焦刚需——中小学阶段重点实施的“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工程,是建省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经费最多、待遇最优的基础教育引才工程,面向全国引进了300名“火种”型优秀校长、教师,75.33%以上到教育薄弱地区任职任教。

  打造品牌——依托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冬季小学期”“银发精英”“旺工淡学”等项目构筑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邀请了700多位国际国内“候鸟”专家学者来琼授课、讲座,受益学生达10万余人次……

  包振民说:“海南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柔性引进人才办法,广聚天下人才到此为自贸港建设服务,既加快了科技创新在海南的脚步,也给了科研者、教育者更多的发展机遇。”

  育才有路,建好“蓄能站”

  摸惯了方向盘的手,突然提笔写字显得略有生疏。40岁的林海生在三亚市一家酒店当了多年司机,最近通过“旺工淡学”项目,在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重返课堂。

  2019年,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开始全力推行旺季工作、淡季学习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为旅游从业者提供学习费用全额补贴,帮助他们提升学历、学习专业知识。项目启动后,当年就有3126人享受到该项优惠政策;2020年又有7185人报名参加,招生范围覆盖到全省19个市县,让更多基层旅游业工作者有机会走进职业提升的“蓄能站”。

  人才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瞄准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我省教育人才培养触角不断延伸,探头持续拉长,把基层一线当课堂,把实践工作当教材,让拔尖人才当导师,培育造就了一批实用型专业人才。

  为充实专业对口的自贸港建设“后备军”,2019年全省高校新增18个本科、42个高职高专专业,涉及大旅游、大健康等自贸港重点产业。为夯实海南教育改革开放基础,全省中小学建立省特级教师工作站、省级卓越校长(教师)工作室100个,培养了中小学省级骨干校长、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1500多名;中职学校评选出180名省级中职骨干教师,建设了23个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工作室;高等学校实现本土培养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零的突破”……各级各类教育均打造了一支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用才有方,把好“风向标”

  李帅、杨林、苗淑霞……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儋州市第二中学的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名单中,近半数的领导职务由引进人才担任。

  “我们以用才的‘风向标’来强化目标管理。人才用得好,才能确保人才留得住。”儋州市第二中学校长高澄清所说的“风向标”,指的是该市建立的以目标考核为主的人才管理机制——让引进人才担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职务,同时明确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切实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不仅是在儋州,海口、琼海、文昌、东方等多个市县以及高校,对于引进的优秀校长、教师、科研人员都有着明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打破老旧的考核任用机制,让“有为者有位”,把优秀人才选出来、用起来。

  为了让优秀教育人才向基层学校流动,促进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省教育厅还指导五指山、保亭、白沙、琼中、临高等5个市县多层次、立体化推进基层教育人才激励机制改革试点暨农村地区优秀教育人才公开竞聘工作,探索人才向乡镇基层流动的激励机制。

  通过公开竞聘,农村特级教师桂志凡从湖北省武穴市某中学来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母山学校任教。在这里,他既兼任班主任,还担任数学科组长,一门心思沉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任教的班级班风渐渐好转、学风渐浓,学生考试成绩比原来提升了一倍。

  截至目前,海南已面向全国组织了两批“县管乡用”基层教育人才公开竞聘和紧缺学科教师招聘,962名像桂志凡一样的基层教师到岗到任,其中从全国公开竞聘来的高层次教育人才达128人。除正常的工资之外,到岗教师还按每月1500至1万元不等的标准享受“县管乡用”优秀教育人才特殊津贴。

  “打破了人才流动‘挡土墙’,匡正了选人用才‘风向标’。”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处长陈振华如此评价该项机制,“公开竞聘机制体现了省内外优秀教师的激励引导,探索了教育系统多年来想推动但难有实质性进展的城区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问题,促进形成优秀管理团队,快速提升了学校办学水平。”

  留才有为,提供“香饽饽”

  近日,海口市五源河湿地公园因有着丰富的食物源和理想的栖息地,吸引了大批候鸟纷至沓来。

  为了让引进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海南教育系统同样为人才打造了具有吸附力的“湿地环境”。如今的海南,一个个覆盖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才优质规范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一件件涉及衣、食、住、行的“实事好事”不断落实。

  在琼中,该县两年来面向全国合计竞聘农村基层教育人才68人,每人每月发放乡镇工作补贴1万元;竞聘农村特级教师5人,每人每月发放6000元-8000元补贴;竞聘农村省级骨干教师56人,每人每月发放4000元-6000元补贴。

  “期满可续,待遇不减。”该县教育局局长傅永东说,基层教育工作者负担重、压力大,琼中必须不惜重金聘才、留才,把基层打造成“香饽饽”,才能持续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除了为人才本身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和优厚薪资待遇,海南还创新精准服务机制,夯实优质教育资源基础,不断满足引进人才子女教育需求——

  出台有关政策,做好引进人才子女入学工作,简化中小学生转学手续;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为杰出人才直系亲属等协调解决优质中小学就读问题;组织教育、公安、住建、人社等多部门联合网上审核,简化普通高考高层次人才子女不限报资格审核流程……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教育问题得到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各市县继续推进“一市(县)两校一园”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为海南教育植入“优质基因”。随着三亚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海口哈罗公学相继开学,德威公学、威雅公学、剑桥幼儿园分别签约落户海口、三亚、陵水,外籍人才子女也有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目前,全省已有31所大中小学和培训机构可以接收外籍学生就学。

  教育人才工作的稳步推进,进一步集聚起支持海南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能,有力推动海南教育事业实现“加速跑”——据不完全统计,“4·13”以来,全省教育系统已累计签约各类教育合作项目91个,开工建设教育项目412个,总投资近200亿元。

  大潮奔涌,“孔雀”南飞,逐浪而歌,人才纷至。当前,海南自贸港、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已经启航,海南教育系统将沿着不懈奋斗开辟的航向,奋力把教育人才发展事业推向前进。(本报海口11月9日讯)

【责任编辑:曾小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