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海归力:浏阳河畔的“归乡雁”-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乡村振兴中的海归力:浏阳河畔的“归乡雁”

2021年09月29日 09:3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浏阳河畔的“归乡雁”(乡村振兴中的海归力量(3))

  本报记者 孙亚慧

  分布于湖南浏阳及东部山区地带的浏阳黑山羊,是中国少有的纯黑山羊地方品种,膻味小、肉质嫩、营养价值高,于2018年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于留美海归张凤来说,黑山羊养殖是她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的关键,她正在继续摸索——逐步延长黑山羊产业链,将浏阳黑山羊的品牌推向全省和全国。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这首《浏阳河》张凤从小唱到大,两岸花开,十里飘香,从出国留学到返乡创业,家乡的碧水青山始终在她心底。

  “家乡的牵挂放不下”

  10岁的时候,张凤的父亲不幸因病去世,母亲独自将张凤和弟弟抚养长大。三米见方的水果摊,再往里走是仅仅能放得下一张床的卧室,雨水多的季节屋子常常漏雨,被褥湿潮,屋后面便连着厨房。

  这样的房子便是张凤童年里对家的记忆,母亲靠卖水果支撑着姐弟俩的生活。

  家里经济条件差,张凤说,最苦的时候,靠的是村里乡亲们的接济,常常招呼她和弟弟过去吃饭。一桌桌热腾腾的菜肴,温暖着姐弟俩的心。

  2011年,正在中南大学经贸英语专业读书的张凤,获得了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毕业时,她凭借优秀的履历成功入职一家江苏知名企业,收入不菲。但一年后,张凤还是决定辞掉工作,回到湖南。

  “家乡的牵挂放不下”,张凤说,“我对浏阳有感情,对农村有感情,对乡亲们有感情,跟他们在一起我很踏实,也很快乐。农村其实很简单,许多人祖祖辈辈都在用同一种方法从事农业,收益很难提高。在外读书这么多年,我也想试试,看能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家乡的农业发展上来。一句话,如果我能在这片生养我的土地上发光发热,那可多带劲!”

  返乡后的张凤,创办了浏阳市天子湾种植专业合作社,她在当地流转了3800亩土地进行开发,种植苗木果树,养黑山羊、土鸡、鸭等畜禽。当地81户村民以土地入股形式加盟合作社,每个合作社成员平均每年有3万元左右的工资性收入,除此以外,还能拿到一定分红。

  “不会没关系,我可以学”

  虽是一下子扎进了农业生产,但在创业之前,张凤甚至可以说对农业“一窍不通”。

  “我不是学农出身,刚开始什么也不懂。但是,不会没关系,我可以学,我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地去学。”她说。

  正巧,那时赶上长沙农业局举办“农业领军人才培训”,培训班里的所有人最后都记住了一个叫“张凤”的学员——咨询的问题最多、感兴趣的方面也最多。

  有一段时间,被邀请来为培训班学员上课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看到张凤就觉得“头疼”,“因为他们的很多课我都听过了,他们也觉得压力大。”张凤笑呵呵地说,“我告诉老师:‘我愿意听第二遍,您继续讲,我就当是复习了!’”

  “青年农场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培训”……张凤一个不落地去听、去问,不断补充着自己的农业知识。她还跑去看一个个农业基地、去实地参观学习,逐渐从“菜鸟农人”变成了农业领域的内行。

  如今,浏阳市荷花街道西环村的“天子湾风景区”是一个集种养殖、农事体验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场,这里是长沙支点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之一,路旁草地上时不时地就能看到悠闲吃草的黑山羊。

  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浏阳黑山羊名气不小,许多外地客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品尝到正宗的浏阳黑山羊肉。为了保证养殖纯正的浏阳黑山羊,张凤带着畜牧技术员到浏阳各乡镇寻找,找到纯正的浏阳黑山羊后就高价收购。公司还与有关高校合作,开展黑山羊优质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培育工作。而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张凤与100多户村民开展合作养殖,每户养30只左右黑山羊,每年会有五六万元的收入。

  “熬出头之后就是收获的时候”

  前不久,由中国青年创业联盟、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评选认定的“中国青年创业导师”第五批人员名单正式公布,湖南省共有40人入选,张凤是其中之一。

  深耕农业领域这些年,她带领团队还与荷花街道西环村、东环村、杨家弄村等9个村的1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开展帮扶工作。张凤请来专家,为贫困户讲解和培训农产品初加工,并请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指导。最后,张凤团队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统一包装、销售,让他们不必再为农特产品销路犯愁。去年,这些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张凤还有一个梦想,她希望能打造出浏阳黑山羊牧旅综合体,结合浏阳推进乡村振兴和全域美丽乡村旅游的优势,挖掘牧旅融合发展潜力,将浏阳黑山羊品牌做大做强。

  做农业前期投入大、回报时间长,更考验着创业者的果敢和毅力。回望自己近10年的创业路,张凤对“先苦后甜”4个字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也让她进一步认识到发展高科技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确实苦,有时免不了‘靠天吃饭’,一场自然灾害可能就会给创业者致命打击。但如果挺住了,熬出头之后就是收获的时候。创业者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引入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张凤说。

【责任编辑:刘曦涵】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